第411章


 大周的農民,往往只給自家保留一定的餘糧,多餘的用於交稅,或者低價出讓給米商。

 至於農民以外的民眾,則仰賴市面上米商出售的糧食。

 官方一般是不賣糧食的,但有些州郡會儲存一部分糧食,應付各種情況。

 在大周這種米商模式下,一旦米商聯合起來抬價,或者哪一地遇上饑荒,糧食價格就會飛漲。

 除了朝廷,當地官員當然也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如此會大大影響自己的政績,因此會注重吸引更多米商進入本地,互相制約,以免一家獨大或者幾家抱團。

 但……米賤傷農,米貴傷民。

 糧價被壓得太低又會打擊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因此官方只能把糧價維持在某個平衡區間,這也給了米商抬價的機會。

 燕州本地,官田太少,因此儲糧有限。

 加上燕州本身疲敝,沒有太多的銀錢用於購米儲糧,府庫裡的糧食,供給吃官飯的人員綽綽有餘,但供給百姓遠遠不夠。

 可以說,東野鴻機擔任燕州太守這段時間,只能算中規中矩,不搜刮民脂民膏就算合格了,梁蕭當然不要求他做得更好。

 畢竟東野鴻機在燕州還受到各大世家人員掣肘。

 梁蕭當然明白這些道理,眼下他需要解決的就是潛在的糧食危機。

 春耕將至,百姓就已經發現糧食漲價。

 再不解決糧荒,會引發越來越嚴重的恐慌。

 “百里,你們最近注意一下那些留在燕州的米商,到時候我會統一召集他們,一次談判。”梁蕭叮囑道。

 秦百里應允之後,又提醒道:“蘭陵侯,此事需要儘快處理,不能拖太久,以免這些米商又受那些大世家影響,瘋狂抬價。”

 梁蕭微笑道:“你就派人告訴他們,太守要他們暫時維持糧價,以後有更多合作空間。”

 秦百里擔憂道:“他們應該沒理由相信這種承諾,畢竟蘭陵侯新官上任,他們也需要觀望……”

 梁蕭道:“信不信由他們,咱們只做好咱們的事。我既然來了燕州,自然對燕州的情況瞭然於胸,更不可能坐視民不聊生。只不過,眼下還不到解決此事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