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咱有的是錢(第2頁)

 為了培養人才,內帑投資,在科學院邊上,原先在京的濟南王府開設了一所學院,呂謀親自捉筆,大手一揮提下了《大明藍翔技校》。意猶未盡,又大筆一揮,寫下了指導以後大明發展方向的“科技興邦”,那歪歪扭扭的字。世界上,第一所科技培訓學院誕生,一時間學子云集,和北京的首善書院,國子監,二賢書院,並稱四大書院。

 這就形成了,技校是培養科學人才的基地,國子監培養管理人才,首善書院是思想傳承之所,二賢書院是文化交流的格局。

 每每文人士子,懷著科技興邦情懷的奇人異士,充滿敬畏的來到藍翔技校門前,瞻仰這科學聖地的時候,無不對那塊鎏金牌匾上的大字,產生要砸了他的衝動。這手字也太丟人啦。

 然而不管怎麼樣,這注重科學的風氣一開,幾乎是立竿見影。

 第一個在農業上的成就,就出現了,那就是播種培土壓實一體化的播種機出現了。

 這個農機具一出,將原先耕作需要十個人的配合,一下子降到了只需三個人就能操作。這樣,大大的提高了耕作效率,由原先一個勞力,只能最多耕作二十畝土地,變成了能耕作三十畝了。

 而還有七七八八莫名其妙的大小發明,也是層出不窮。

 但不管大小,只要是新鮮的,能實用的,呂謀都不吝惜獎賞,於是發明創造之風盛行。

 這大大的加速了大明科技的發展。在本來已經領先世界的科技上,大明已經甩世界三條街,而且正在向第四條街狂奔。

 大明崇禎二十年來臨了,呂謀在這個世界的年紀週歲已經十五了。哥哥也十七。但還是差一年才真正加冠行成人禮,所以,年終朝會還是由兩個孩子主持。

 群臣在一片歌功頌德之後,眼神雪量的期待著,期待著年終的賞賜,大家好回家過年。

 監國朱慈烺沒有讓大家失望,正式代父皇宣佈,今年的例行賞賜,比照去年,依舊是正常的兩倍。

 同時代表母后宣佈,賞賜九品以上官員每人一份家屬的錢,做為那些家人,支持自己的丈夫為國勤懇工作。

 而同時宣佈,今年的賞賜,不再一半用物來代替,全部給予真金白銀。

 這再次獲得了百官的歡呼擁護,監國寬厚仁德之名算是用錢買實在了。

 現在,內帑的捲菸廠和製藥廠的收入,真的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了,崇禎父子不差錢。

 監國收買完人心,呂謀再次登場,宣佈拿出幾次存在央行裡的獎勵基金,給那些吏部考功司裡,記錄政績優異的官員,給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