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開啟工業化

多日來,周鑑通過多方調研逐步瞭解。

 明初之時,運河縴夫都是當地的農夫。

 他們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收成。

 只是偶爾會被官府派去充當勞役。

 明中期,運河繁忙,官府多次強徵農夫充當縴夫。

 很多縴夫被官府勞役之後,家中土地荒廢。

 很多農夫百姓迫於生計,只得將土地賤賣給當地鄉紳。

 自己充當鄉紳的佃戶。

 但是,由於佃戶實在太多,大部分農戶沒有租到土地。

 而鄉紳和官府聯手,鄉紳管理這些運河上的縴夫。

 官府按時費一些銀錢給鄉紳,鄉紳每天負責調度縴夫。

 就這樣,縴夫的命運逐步被鄉紳掌握。

 赤裸裸的黑中介,黑人牙子!

 周鑑決定,利用淮安府的名義創辦蒸汽造船廠。

 一方面,利用蒸汽取代縴夫人力。

 另一方面利用開辦官營工廠給縴夫創造工作機會,和經濟收入。

 但是,這些工廠絕對不能讓鄉紳、地主、土豪來開辦。

 否則,他們會不停地剝削底層的百姓,致使財富落入少部分人的手中,而百姓和朝廷還是平弱。

 歷史上,無數個案例說明,企業必須由朝廷壟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巨大的貧富差距。

 因為,鄉紳,富商一旦壟斷大量的財富,他們就會形成新的利益集團,就會威脅大明的安危。

 只有官辦的企業,才會考慮民工的福利。

 關於福利,周鑑還做了詳細規劃。

 民工的工資與九品縣令相當,而且每個月要安排休息八天。

 節假日還要發放各種津貼。

 只有提高底層勞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才能徹底激發工人的積極性,提高產量和質量。

 杜絕剝削帶來的消極和浪費。

 這一天,淮安府洪澤湖邊上,掛牌建立淮安府造船局。

 門口,圍滿了前來報到的運河縴夫。

 他們聽說,這裡的收入一天是兩百文,月休八天。

 農曆節假日還有各種臘肉,米麵,布料等各項補貼。

 前來報名的人絡繹不絕。

 另外還建立養老制度,只要幹到五十歲,就可以回家養老,每個月可以從淮安府造船局賬房領取一兩養老銀,這是淮安府造船局特有的養老福利。

 周鑑的這一系列舉措,一時間讓很多鄉紳嫉妒的牙癢癢。

 一邊是民工叫好!一邊是鄉紳叫罵!

 一時間,周鑑被鄉紳階級貼上了“周扒皮”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