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出兵剿匪

時間過得真快,就像一隻倔強的驢子,一去不回頭。

 上任漕運總督已有半個月,周鑑巡視淮安府各地,熟知政務,總算上手了。

 此間,他的勢力也將在淮安府紮根,蓬勃發展。

 大通錢莊在淮安、徐州、揚州、鳳陽等地,連開了十八家分店,下轄七十二家糧店、米鋪。

 天地會組織也在淮揚一帶壯大,逐步向南京滲透發展。

 自己的地盤,伸起手來就是方便!

 這一日,周鑑計劃前往中都鳳陽皇陵拜謁。

 那裡葬著明太祖朱元璋的父母,每任漕運總督及鳳陽地方大員,都必須要去拜謁。

 正準備著南下,一道壞消息傳來。

 沭陽縣令來報,盤踞在沂河之北的韓山匪下山,搶奪了不少程家在各地的客莊。

 程家被周鑑兩槍打倒了,其家族下面的產業遍佈沭陽縣,被分給難民。

 沒有了程家的壓制,周圍一些佔山為王的匪寇,也對程家產業產生了興趣。

 徐州、淮安境內小股流賊眾多,官府擔心打敗仗遭到朝廷懲罰,遂放任不管。

 但程家莊分田一事是總督大人親自安排的,沭陽縣令不敢不管。

 僅憑沭陽縣的兵力,實在難以剿滅韓山匪,只能求救漕運衙門。

 周鑑略有些意外,這些匪寇居然敢打他的主意。

 不知道程家莊現在誰罩著?

 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賊寇,必須剿滅!

 這些日子,周鑑有意將治下匪寇全部清理一波,正好先拿韓山匪開刀!

 當天,總督衙門發出指示,出兵圍剿!

 出兵打仗這種事,由地方衛所去操辦。

 大明各地的府,一般幾個府設一個衛,有兵員五千六百人,維護地方安定。

 而淮安府,一府配三個衛所。

 兩個衛在府城,另一個設在北面的邳州。

 一城二衛,足以彰顯淮安乃大明關榷重地,交通要津。

 既是漕運中樞,也是治河中心,同時也是鹽業集散地。

 淮安有“十八指揮”之說,指的就是兩衛指揮使。

 包括兩衛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衛鎮撫官在內。

 淮安衛指揮使司最早是在漕運衙門內,在元朝時稱淮安路總管府。

 萬曆七年時,與漕運衙門對換府署,衛指揮使司遷至城隍廟東的原都察院內,直到數百年後清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