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募捐助餉大型活動

文華殿。

 明初為皇太子的觀政之處。

 明朝中期後改為舉行經筵的場所,也就是皇帝聽飽學之臣講課之處。

 因文華殿北靠文淵閣,南面文華門,與內閣班房和午門很近,方便政令通傳。

 崇禎皇帝常常在此批閱奏疏、召見閣臣議事。

 “今日召大家來,是要商議一下前線糧餉之事。”

 崇禎開門見山,掃了一眼內閣首輔周延儒。

 周延儒會意,順著大領導的意思發表講話。

 他不愧是狀元出身,口齒伶俐,很快作出工作總結,又表達出前線將士的艱難,最終將話題引入朝廷徵集糧餉一事。

 幾位閣臣,你一言我一句說著冠冕堂皇的官話,卻沒有一個給出具體方案。

 崇禎皇帝見慣了他們打官腔,於是看向戶部尚書李待問,直接問道:“戶部可以拿出多少糧餉?”

 李待問花甲之齡,卻已經白髮蒼蒼,佝僂著身子。

 “回稟陛下,近十幾年天災不斷,北有旱災,南有水災,以至各地流賊四起,兵事不斷,相較崇禎元年時,各省的糧價翻了數翻......”

 崇禎擺了擺手:“這些朕都知道,朕問戶部還能拿出多少糧餉?”

 “國庫尚有存銀三萬五千四百二十兩六錢......”李尚書回道,面色無奈。

 這麼少?

 崇禎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沒有糧餉,將士們誰會拼命?

 若是在此關鍵時刻,如崇禎九年那般發生兵變鬧餉,可就麻煩了!

 一時間,大殿靜到了極點。

 誰能想到,堂堂大明帝國的國庫,居然只有三萬兩存銀?

 前線十三萬大軍,每人只能分到兩錢銀子?

 若是拿去買糧食,夠十三萬大軍吃幾天的?

 眼下遼東戰事,關係到大明王朝的將來。

 贏則一舉北上,蕩平建奴。

 輸則大明邊軍精銳盡失,自太祖洪武皇帝制定的九邊防禦體系,將徹底土崩瓦解!

 朝廷安敢不重視?

 “江南無戰事,百姓富足,糧草何時能到?”崇禎陡然問。

 戶部尚書李待問道:“自遼東全面開戰後,江南有諸多不法奸商大肆屯糧,如今糧價瘋漲.......“

 說著,老頭開始哽咽,淚流滿面。

 連年打仗,最忙的當屬搞後勤的戶部,他們每天都在算賬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