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喝冰紅茶 作品

第226章 兩人的友誼


 清風村的基礎教育,不能說是很匱乏,只能說是一貧如洗。

 在這裡,一個深山中的小村子,只有一所不知道建了多少年的小學,可能還是剛建國的時候普及義務教育的時候才拿到一點經費建立的。

 有小學,並不意味著教育就好。

 小學小學,終究只是一個小學校,有學校了,那哪裡來的人呢?知識青年哪怕下山也不來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啊,所以這個地方說到底只是為了應付才建立了一個小學,可裡面的師資力量薄弱的就跟蟬翼一樣。

 這種地方的基礎教育爛的難以想象,從以前開始,陳道玄就在致力改變這個村子的情況。

 首先就是學校的狀況。

 這裡有學校,但也只是為了應付指標建立的學校,老師是村子裡讀過幾本書的老先生,以前在鎮上的私塾裡當過助理。

 這個老先生的文化水平怎麼評價呢?

 四書五經,他看過,各種封建時代的書籍他也略知一二,玄學的,非玄學的,人文古籍,他都信手拈來,可是問他牛頓是誰,他只會驚訝地告訴你,牛盾?牛皮做成的盾?

 這種老先生是有知識的,但是顯然不足以應對建國後百廢待興推崇的義務教育,連最基礎的科學觀念都沒有,陳道玄發現了這其中的難處。

 記載裡並沒有記載他有沒有參與清風村秋末的灰霧祭禮,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陳道玄的家庭情況也不容樂觀,戰亂年代,他父親被拉去當兵,戰死沙場,撫卹金又要各種手續,還要到城裡去申請,陳道玄的家庭可不知道怎麼去城裡,也沒有路費去,只有母親和陳道玄兩人獨自生活。

 幼年的陳道玄是幸運的,他雖然在村子裡度過了童年,可因為父親被招兵送走,這給了他一個身份,戰士家庭,那一代的村長響應國家的號召,要在各個農村培養知識分子,陳道玄因為之前在村長的腦海裡有印象,被推出去到鎮上的一個戰時學校裡上學。

 他也是清風村裡唯二的兩個能夠獲得這個機會的人。

 戰時學校的意思就是,為了應付打仗而建立的臨時的學校,橫跨各個年齡段的人,這不是軍校,只是因為打仗需要各種人才,所以才建立了這種多功能多方面的臨時學校。

 這個臨時學校並不好,租借的是一個禮儀大堂來當教室,環境很簡陋,學生宿舍更是苦不堪言,幾個人擠在一個小隔間裡,有床,但是分上下,而且不只是上鋪和下鋪,一共有五個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