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 作品

對比


 李治的話說得自信滿滿,頓時引起了眾人對這一話題的興趣。

 自從提出了發展海上貿易的方針以後大家在翹首以盼的同時其實也都略帶一些擔憂。

 到目前為止大唐商家出海的頻率並不高,收集到的航路信息也主要來自外國商船。

 從收集到的信息來看遠洋貿易的成功率其實並不是很高。

 遙遠的波斯等地每年能夠順利來到大唐的船隻往往只有十之一二。

 其它船隻或是被海盜劫持或是沉沒於滔天巨浪之下。

 如今李治提起這個話題,王珪第一個開口道:“眼下收集到的信息並不樂觀,不知殿下為何有此信心?”

 李治道:“本王在廣州期間見過不少外國商船,這些商船普遍小於五百料。

 結合其它信息來看達到五百料左右的商船就已經很少發生傾覆事件。

 而本王定製的商船全都達到了兩千料,如此來看傾覆的可能將會更低。”

 魏徵問道:“鉅艦造價昂貴且工期漫長,如此一來短時間內如何形成規模?”

 李治道:“眼下海貿尚未真正發展起來,商家看不到利益自是不敢投入,因此本王才會帶頭建造鉅艦。

 等到本王的商船賺到了錢,那些商家自會聞風而動。

 到時鉅艦的需求增加,各家船廠便會主動擴大船臺來承接訂單。

 相信不出五年我大唐的商隊規模就將空前龐大。”

 陳叔達猶豫了一下開口道:“據聞海路沿線大小國家林立,我大唐是否需要派出使臣與其建交?”

 李治道:“可以準備但無需強求。”

 陳叔達問道:“此言何解?”

 李治道:“既是建交自需雙方自願,我大唐乃是天朝上國固然來者不拒,但其他小國恐會多有顧慮。”

 陳叔達聽了這話以後理解地點了點頭。

 他身為禮部尚書自然深知周邊小國的心態。

 如大唐這般強大的鄰居給這些小國帶來的壓力可以說是無比強大。

 所有國家在與大唐的交往中都是謹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大唐從而招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