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呀呀呀 作品

第275章 菩提樹(第2頁)

 “有殺氣,大家小心了,全部停止修煉,給我盯緊了這棵菩提樹,闖入者格殺勿論。”國師面沉如水聲音洪亮,屋裡屋外的武者都聽到清清楚楚,齊聲答道:是,國師。

 國師捋著鬍子微微頷首,又道:“明天植物專家組將會來這裡討論移植方案,最多兩三天過後,我們就可以把這株菩提樹帶回家族保護起來,屆時對家族整體修為提高將有一種莫大的促進作用,相信大家在這段時間內已經深切感受到了。”

 聽到‘菩提樹’三個字,靳誠豁然開朗,心中一陣狂喜,對,是菩提樹沒錯,這樣旺盛的生命力,如此濃郁的靈氣,最具特徵的是淨化心靈的作用,唯有菩提樹這種頂級靈物才具備以上特徵。

 說到菩提樹,就不能扯開其與佛教的聯繫,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以及國內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當然,這些菩提樹大都不具備靈性,它在《梵書》中稱為“覺樹”,被虔誠的佛教徒視為聖樹,萬分敬仰。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

 傳說中在修真界幾千年難得一遇,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菩提樹,居然出現在地球這個不起眼的位面上,雖然只是一棵小樹苗,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如夢初醒,豁然開朗,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菩提樹乃仙界聖物,佛門至寶,有關它的傳說源遠流長,傳說在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當初還是位王子,為了擺脫生老病死輪迴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去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有一次他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終於獲得大徹大悟,修煉成佛陀。

 唐朝初年,僧人神秀和其師兄慧能對話,寫下詩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看後回寫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對師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論道的對話流傳甚廣,也使菩提樹在華夏名聲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