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的聲音 作品

第123章 石軍談中醫

我向石軍問道:“那你看趙處長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用中醫的方法來調理呢?”

 石軍看了看趙志強說道:“趙處長前不久剛剛動了手術,而我們都知道手術會造成人體‘傷氣傷血’;那麼身體內氣血受到了傷害怎麼辦呢?中醫認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所以,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補氣生血”;那麼最適合的一個古代經典方劑就是——當歸補血湯。”

 石軍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我們幾人都在側耳傾聽,他見我們都沒有接他的話題,就接著說道:“當歸補血湯是在唐宋時代的一位名醫所創造的益氣補血方劑,只有兩味藥組成:黃芪和當歸,二者的組成比例是5∶1。

 黃芪是非常好的補氣良藥,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另外,黃芪還有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可扶正託毒,有利於生肌收口,能治療外科傷口久不癒合。

 當歸也是藥膳中常用的中藥。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之要藥。在本方中配以少量當歸,主要目的是養血,使陽生陰長,氣旺血生,最終達到氣血平和。”

 石琳也仔細端詳了趙志強一陣,嘴裡“嘖嘖”兩聲,說道:“嗯,我覺得石軍說得有道理。你看趙處長臉色蒼白、毫無血色,這明顯就是大病初癒後的症狀。”

 石軍肯定了石琳的話,說道:“經歷了嚴重的病痛手術後,大病初癒,仿若死裡逃生,整個人會因為疾病對身體的摧殘,以及治療過程對身體機能的消耗,導致身體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因此,許多剛生完一場大病或是死裡逃生的人往往都是臉色蒼白、毫無血色,並且反應遲鈍、身體無力,身體各方面的機能也難以很快恢復到之前的水平。按照中醫的說法總結就是——‘元氣大傷’。

 此時身體的狀態並不表現為某一個部位或器官的虛弱、疼痛,而是整個身體機能和活力的不足,因此不太適合選擇西醫‘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治療方式,而更適合中醫的整體調養為主,固本培元為重。”

 我問道:“你所說的固本培元,這個元氣,真的就那麼重要?是不是就按照你前面提到的那個當歸補血湯喝下去就行了?”

 石軍解釋道:“中醫理論認為,元氣是人體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氣,是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除了父母恩賜的先天精氣外,元氣還與自身腎氣息息相關,並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充養。傳統中醫學認為,在疾病痊癒後的恢復階段,雖然病症已經消失,但其實餘邪仍潛伏在體內,此時人體臟腑氣血不足,機體陰陽失衡,正氣還未恢復。因此在調養上應注重三個方面:一是培補元氣。大病初癒者首先要恢復元氣,只有元氣充沛,人體經絡、臟腑功能才能恢復活躍;有益恢復元氣的藥材如:人參、黃芪、當歸、白朮、甘草、茯苓等。二是脾腎同治。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腎之氣是人體氣血運化的源動力;因此要想固本培元還要重視對脾、腎的調補,這樣既能培固先天精氣,也能充養後天中氣。三是溫養氣血。我國古典醫學著作《靈樞·本髒》中說道:‘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也。’只有氣血調和,才能扶助正氣,正氣足則邪無所犯。對於大病初癒者不僅要穩固元氣,還要扶助正氣,避免病症復發或是受到其他邪氣干擾。臨床上,如人參、黃芪等都有利於溫養氣血,陰陽調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