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楓 作品

第105章 雞兔瑣事

宋風幾位新人的運氣很好。

 因為莊稼地周圍的陷阱,捕獲了新的野豬。

 這就意味著,他們近段時間,肉食會比較充足。當然,張文書並沒有將豬肉都分與大家吃,十個人有十個人的活法,五十個人有五十個人的活法。

 隨著張那邊陸續將人遷移來,他需要考慮更長遠的事情。

 至於長長的窩棚群,終於完工。

 魏春和朱穎這對夫妻的到來,給老蔣幫了很大的忙。

 他們畢竟年歲大些,經歷的事情也多,對以往鄉村裡的一些技能,尚有些記憶。跟老蔣湊到一起,商量商量,便知是怎麼回事了。

 所以身體雖然不如年輕人矯捷,但工作效率反而高。

 他們對於織網捕魚,除草種植這類活計,也十分擅長。本來,新人遷來,是要養一段時間的。倒不是說讓他們躺床上休息,別人來伺候。

 而是他們雖然也參與勞動,但因為不熟悉,產能比較低,跟不上自己的消耗。

 但魏春夫妻倆的工作成果,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只幾日的功夫,他們的產出,已經足夠養活他們自己了。

 這令夫妻倆很開心,一掃鬱郁悲傷的狀態,成為了營地裡最忙碌的人。幹完這個幹那個,抽空還去幫幫別人。

 精神十分好,臉色也漸漸紅潤起來。

 這令宋風,翁秋婷,方思遠這幾位同來的年輕人,很感驚訝。便是小丁幾人,也都有點意外。

 大家以往同在一個避難處,知根知底。

 老魏夫妻自然是好人,很聽張強的話,也很照顧孩子們,卻也僅此而已。因為能力實在有限,外出搜尋物資幫不上什麼忙,與敵遭遇,也只能往後退。

 善心是有的,但於團隊的貢獻真不大。

 老魏勉強能幫忙乾乾力氣活,搬運東西什麼的,或是站崗放哨,給大家多瞅著點外間的動靜;朱阿姨則可做些縫縫補補的活,打掃打掃衛生,有人頭疼感冒了,也能根據以往的經驗,用些土法子治治,並且好壞難以判斷。

 但這些,對於一個掙扎求存的隊伍而言,是不夠的。

 兩人也自覺,每次分食物,都排在最後面。

 拿的也不多,稍微吃點,不餓死就行。而且儘量節省點,哪個孩子餓的狠了,就掏出來悄悄塞點。

 即便如此,團隊裡也會有些人,陰陽怪氣地說些諷刺的話。

 尤其在夫妻倆的好朋友老曹,慘死於外出搜尋物資的途中。營地裡再沒人能庇護他們,所以生活的很不好。

 被人嫌棄,並且無力改變,對一些有自尊的人來說,實在很煎熬。

 缺衣少食,精神上壓力又大,兩人蒼老的很快。

 這也導致,張強提出遷移的時候,許多人猶豫恐懼,他們倆卻積極舉手,希望自己早點走。並不是有什麼期盼,而是,營地的氛圍令他們手足無措,既慚愧又憤懣。想著去了新的地方,若是真有什麼危險,死了也就死了吧,也是個解脫。

 而這一切,隨著到達新的營地,發生了改變。

 他們比年輕人更明白什麼是堆肥,怎樣分辨野菜,如何推拉石磨,細心伺候蔬菜……在這裡,對抗喪屍,對抗別的倖存者,走街串巷搜尋食物,似乎都成了生活的點綴,張隊長會領人去做,他們只跟著挖坑填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