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相助江東?

對於孫權,張昭其實是有些看不上眼的。

 當年的孫策雖霸道,但對張昭卻極為禮遇。

 文武之事, 一以委昭。

 張昭對孫氏的江東基業,是有極大貢獻的。

 後來周瑜加入,才分走了軍事的管理權。

 但張昭此人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太直,喜怒形於色,有時候不太給主公面 子 。

 孫策知道自己的見識遠不如張昭,所以便悉數照做。

 事實也證明,絕大多數時候,張昭是對的。

 但孫權卻是從小熟讀百家經典,自詡胸中韜略不在張昭之下。

 張昭的強勢,便讓他極為反感。

 所以自孫權上位伊始,他便有意地拉攏周瑜,打壓張昭。

 而這就讓張昭更為不滿了。

 在他看來,孫權過於陰柔,過“一二七”於玩弄帝王權謀,非雄才偉略之主。

 孫策,號稱小霸王,有萬夫不當之勇。

 但事實上,張昭等人皆知,孫策的謀略也非常厲害。

 甚至說,孫策的謀略佈局,不在武藝之下。

 只不過,孫策故意以匹夫身份示人。

 這從孫策成功從袁術處脫身、打下江東基業、籠絡張昭、周瑜等人,這一系列的操 作中就能看出。

 在張昭心中,孫權遠不如孫策。

 這種不滿,張昭不經意通過言語表現了出來,令得孫權極為不滿。

 其實,張昭與孫權的矛盾點就在於:

 孫權和江東基業,哪個排在第一位。

 在張昭看來,他面斥主公,並不是不給孫權面子,而是為了江東的基業著想。

 也就是說,在張昭心中,江東基業要大於孫權。

 但孫權要的是個人權威不容置疑。

 沒有他孫權,就沒有江東基業!

 儘管在大多數時候,這兩者是一致的。

 “張公,可有良策?”

 孫權又問了一次。

 這是自他上臺以來,為數不多的主動請教張昭。

 張昭微微頷首,心中卻是泛起一絲苦笑。

 開門揖盜,拒曹不成,反養虎為患。

 若是在劉備和曹操之間做一個選擇。

 張昭寧願選擇曹操。

 至少,以徐子玉的執政之能,必會讓江東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

 對孫氏無甚好處,但對江東百姓而言,卻是有天大的好處。

 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孫策臨終前託他輔政,他必須要力保孫氏的江東社稷。

 雖看不上孫權,但張昭仍恪守臣子本分,當即獻策:

 “主公,至此特殊時期,不妨試試向徐司空求援。”

 “老夫聽聞,徐子玉就在荊州城中。”

 孫權凝目看向張昭,確定老傢伙不是在說氣話。

 “求助徐然?”

 “張公,人家是來謀取咱江東的!”

 “姓徐的巴不得我們和劉備鬥得你死我活,這樣他才能坐收漁利!”

 孫權強忍怒氣。

 本以為老東西會有什麼良策。

 沒想到,竟是餿主意。

 張昭真的老了!

 不只是孫權,其他諸公也均是議論紛紛,連連搖頭。

 孫權看向魯肅,示意他斥責一番張昭。

 魯肅本來是低垂著頭的,聽到張昭的話,驟然抬頭,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但旋即,他又將頭低了下來。

 見魯肅也無視自己,孫權皺眉,心中越發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