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先生 作品

第413章 圍蜀國都邑,擊白狄腹地

季績父忙問:“魯國若是趁虛而入,陳國是否會因此惱怒?”

 姬宮湦道:“無需憂心,屆時孤王將從中斡旋!”

 季績父當即拱手:“諾!”

 對魯國而言,天子始終明目張膽,支持其壯大國力。

 在姬宮湦內心深處,魯國與齊國的最佳結局,便是兩敗俱傷,隨後等待大周王師摘取勝利的果實。

 魯侯稱行事始終畏畏縮縮,因此必須要以王命詔書,敦促其加緊行事。

 否則等齊國真正崛起,魯國將面臨亡國之危。

 季績父告退後,姬宮湦終於迎來短的歲末暫歇息。

 ……

 十二月底,蜀地傳來戰報。

 雪災已徹底消散,在師服、姬掘突、瞿無疾、勃赫等將士指揮下,王師已對蜀國都邑完成合圍。

 據邦諜探查,蜀王及其親眷均在都邑內,蜀國殘剩貴族亦蜷縮其中。

 師服等人並未下令攻城,而是將重心放在安置蜀人。

 依照最新數據顯示,此番吞併蜀國之戰,約有三十餘萬蜀人選擇歸附大周,其中不乏舉族投奔者。

 雖然語言不通,姬宮湦卻深信同化之威力。

 只要真正接觸三年五載,彼此溝通便不成問題。

 前世史書中,蜀地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物產豐富而極具多樣性。

 姬宮湦所處西周末年,蜀地卻多為荒涼之地。

 歷任蜀王,均無疏浚之心。

 倘若遭遇暴雨,蜀地極其容易形成澇災。一旦出現小旱,蜀地則會導致顆粒無收。

 如此薄弱的抗災能力,姬宮湦亦不敢直接開墾蜀地。

 大周地廣人稀,將蜀地設為涵養之地,待人口真正實現爆發式增長,再調遣新國人填蜀,方能起到最佳效果。

 歸附大周的三十餘萬蜀人,現已分散遷往各郡縣。

 等蜀國都邑不攻自潰,大周王師便能真正脫身,轉而將攻略核心對準北域白狄,同時亦可進擊江北徐夷。

 內史伯朙奏報:“蜀地雖尚未修築水利,卻也散落不少良田。依臣之見,可先派遣少量蜀人前去耕種。”

 姬宮湦解釋:“周蜀語言不通,必須先行融合,方能另行調遣。”

 “其等耕種蜀地亦可融合。”

 “聖賢曾曰,文不暢,語不通,遲早會生出異心。相較於收穫些許糧食而言,快速融合三十萬蜀人,方為重中之重。”

 內史伯朙不再勸諫。

 姬宮湦正欲開口,便有長羽甲士匆忙入殿稟報。

 “啟稟大王,飛熊軍現已成功圍困太原城!”

 姬宮湦忙問:“白狄聯軍有何應對之法,可是據城而守?”

 長羽甲士拱手:“張魨將軍採取圍而不攻戰法,甚至在太原城北留下缺口。可惜白狄聯軍驚慌失措,並未發現城北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