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先生 作品

第409章 欲將驅使之,必先肥厚之

胡倜當即拍了拍心口。

 “大王如此許以厚望,外臣定當不顧一切,傾力促成此事。”

 姬宮湦嘴角微提:“待宋使皇甫蠡重返王城,孤王將向其詢問隨行女子之事。”

 胡倜頓時朝姬宮湦跪拜。

 “天子前有饋贈佳釀之恩,今又化解惆悵之情,外臣……”

 姬宮湦卻簡單揮揮手。

 “陳使遠避家長,獨居鎬京王城,只為延續周陳邦交,不該如此苦寂。孤王此舉,皆為理所當然之事。陳使無需多言,當以執辦正事為要。”

 胡倜聽罷,接連三拜,才頗為不捨地告退。

 姬宮湦並未繼續挽留。

 待胡倜走後,不等姬宮湦下令召見其他駐使,內史伯朙便起身勸諫。

 “啟稟大王,臣頗為不解!”

 姬宮湦頗為悠然:“內史有何不解之處?”

 內史伯朙道:“大王先後免除宋國與陳國明歲朝貢,即便明歲天下大熟,大周府庫亦會缺少此二進項,導致盈餘減增。”

 姬宮湦一時未及反應:“盈餘減增卻是何意?”

 內史伯朙解釋:“便是盈餘增加量會有所減少,譬如本可以積攢一百萬石糧食,結果卻只積攢了八十萬石。”

 姬宮湦笑道:“仍在可控範圍之內,內史無需過於計較。”

 “若是再遇災年,單憑二十萬石糧食,便可以換取及安置十萬流民。”

 “而今各諸侯國已效仿大周,開墾荒野設置農莊,准許野人與奴隸入籍耕種。用不了多久,糧食換流民之策,便會徹底失效。”

 單以此處雪災為例,雖然換來流民近三十萬,卻幾乎都是野人與奴隸,而且以老弱婦孺居多,極少出現各諸侯國真正國人。

 衛國曾是流民重要來源地,而今衛侯和為營造新都甘丹,直接照搬大周新國人之策,使逃離衛國之子民銳減。

 加上其吞併邢國,府庫錢糧得以充實,略施賑濟手段,流民便會斷崖式下跌。

 對衛國境內子民而言,大周新國人之策雖然不絕於耳,大部分人卻因為信息閉塞,未能聽聞詳情與辨別真假。

 而今衛國當面實施,即便傳聞其稍微不如大周新國人之策,亦比此前要優渥太多。

 眼前之利,自然先行把握。

 陳國與宋國亦在漸次推行相應國策,但由於其等原有人口不足,所並之國遺民佔據大多數,因而未能大規模鋪開。

 此次雪災,陳國與宋國均暗自將其視為良機。

 其一,全面清查所控疆域內,並未登記籍冊的野人。

 願意化身國人者,便正式入籍造冊。不願化身國人者,則集體遣送至大周邊界,與角人六指交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