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先生 作品

第398章 引租界模式,頒並曹準可

翼伯喧神情明顯一愣。

權衡片刻,終於有所鬆動。

“倘若臣不討伐宋國,將難以向翼國子民交待。”

姬宮湦再度冷笑:“翼國子民惡意侮辱宋人先祖,翼伯亦殘殺宋國使者,還需如何交待?”

翼伯喧道:“終是宋人最先下殺手,且翼國子民同屬姬姓後裔,還望大王念在宗親情誼,至少要讓宋人為此付出代價。”

姬宮湦直接發問:“宋人需要付出何等代價?”

翼伯喧如數家珍一般。

“其一,賠償真金五十萬兩,以安撫翼國子民。其二,將蘭陽之地劃與翼國,使翼國財貨邊貿暢通……”

所謂蘭陽之地,便是姬宮湦前世河南蘭考縣。

其位於大河南岸,大河往東南拐彎之處,此前為戴國疆域,而今歸屬宋國所有。

姬宮湦當即打斷翼伯喧話語,隨後佯裝滿臉失望。

“孤王召見翼伯,並非要聽翼伯夢中所想,而是為真正能夠落到實處之策。”

翼伯喧心中一沉:“除真金與疆域外,還有何物能落到實處?”

姬宮湦道:“宋國疆域斷然不可割讓給翼國,十萬兩真金賠罪倒是無妨。”

翼伯喧忙道:“啟稟大王,翼國被河內郡與三川郡環繞,猶如甕中之魚蝦。若能收取蘭陽之地,便可襄助大王進軍中原。”

姬宮湦不禁冷哼一聲。

“翼伯切莫編排,孤王何時當眾說過,要進軍中原?”

翼伯喧不再避諱。

“據臣所知,曹國不忠周室久矣,而今卻與宋國交好。蘭陽之地往東,便是曹國疆界,臣願助大王取之。”

姬宮湦斷然拒絕:“此事孤王自有計較,輪不到翼伯插手。”

翼伯喧還想繼續遊說此事,姬宮湦卻不給其開口機會。

“孤王與曹國之事,就此打住,否則便視為翼國干涉大周國政。”

翼伯喧倒是識趣,眼見開疆拓土無望,便轉而求其次。

“臣為舉兵討伐宋國,徵召甲士花費巨大,遠不止十萬兩真金,還望大王明查。”

“十萬兩真金,已是極限!”

“臣……”

“翼伯自行嚴控邊關,卻又想財貨暢通,可向宋國租賃碼頭。碼頭所轄區域,一應事務均由翼國做主,宋國不得進行干涉。”

“大王……”

姬宮湦自顧道:“往後,便將之稱為翼國租界。權屬仍歸宋國所有,卻任由翼國使用。”

翼伯喧很快明白其中關鍵。

“翼國可派甲士駐守?”

姬宮湦頷首:“自然可以,宋人進入租界,亦按擅闖翼國論處。”

翼伯喧這才恍然大悟。

天子不許割地,只為保住宋國臉面。如此租賃碼頭,實則便是割地求和。

“敢問大王,僅只碼頭而已?”

姬宮湦道:“十萬兩真金,租賃碼頭方圓十里之地,時效為十載。往後若想延續,只需向孤王奏報便可。”

方圓十里之地,已經徹底囊括蘭陽現有城邑。

翼伯喧自然不敢貪多。

“倘若宋國願意租賃,臣返回翼國後,便立即下令罷兵。”

姬宮湦暗自鬆了口氣:“有孤王居中調停,宋國自然願意租賃。”

翼伯喧眼見此行目的達到,便朝姬宮湦躬身行禮。

“還請大王頒下王命詔書!”

姬宮湦望向內史伯朙:“便按孤王方才之言,撰寫王命詔書。”

內史伯朙當即提筆:“諾!”

姬宮湦刻意強調:“須一式五份,宋翼兩國各執一份,孤王自留一份。”

“餘下兩份有何用處?”

“派長羽甲士傳示各國諸侯,以此昭告天下。”

內史伯朙會意,立即在布帛上奮筆疾書。

不到半刻鐘,王命詔書便正式擬定,並悉數加蓋天子印璽。

一式五份,內容完全一致。

翼伯喧拿到王命詔書後,小心翼翼地收入懷中。

“多謝大王居中調停!”

姬宮湦頗為疲倦地揮揮手:“翼伯若無他事,那便告退回國罷。”

翼伯喧卻道:“臣此番親自前來覲見,除為宋人殘殺翼國使者外,尚有一事奏請。”

“但說無妨。”

“大周木炭儲備向來充裕,今歲恐會大雪成災,臣願花費重金購買木炭,以保翼國子民能夠安穩過冬。”

姬宮湦連忙推脫:“大周木炭從未充裕過。”

翼伯喧道:“臣願以二倍市價購買,並承諾當場以紙幣付訖,概不拖欠。”

姬宮湦搖頭:“當場付訖,本就是買賣底線。”

翼伯喧咬咬牙:“可按三倍市價,並於洛邑交割錢貨!”

姬宮湦道:“此等商賈之事,翼伯只需派人南郭總商會,自行洽談細則即可。”

翼伯喧旋即會意:“臣代翼國子民,多謝大王厚恩!”

姬宮湦再度揮揮手,翼伯喧立即起身告退。

內史伯朙等翼伯喧離開議事廳,才晃悠悠地站起身。

“敢問大王,如此居中調停,大周有何益處?”

姬宮湦笑道:“名望。”

“大周早已重塑威嚴。”

“聖賢曾曰,鬆弛有度,方為長遠之策。若想盡收九州萬民,便需恩威並施。”

“對宋翼兩國施以仁德,用處似乎並不大。”

“當今天下,又不止宋翼兩家諸侯。孤王命內史多擬兩份王命詔書,傳示天下諸侯,便是為宣揚孤王仁德之名。”

內史伯朙恍然:“大王聖明!”

……

不久,正考父便再度覲見。

姬宮湦並未過多解釋,只是命寺人尨將王命詔書送上。

正考父看完王命詔書後,神情變得異常複雜。

“敢問天子,只能如此轉圜?”

姬宮湦反問:“有何不妥?”

正考父道:“蘭陽之地雖為戴國舊土,卻已是宋國疆域。即便以租賃為名,亦會讓宋國子民覺得,宋國向翼國割地求和。”

姬宮湦清咳兩聲:“據孤王所知,宋國與曹國交好。”

“此與曹國何干?”

“曹叔雉治國無方,導致曹國子民多被鬼先生徒眾愚弄。孤王曾派人訓斥曹叔稚,其卻只是敷衍回應。”

“恕臣矇昧,請大王明示!”

“宋國若覺吃虧,孤王可另行頒佈王命詔書,准許宋國吞併曹國。”

正考父顯然愣住。

“啟稟天子,宋公與曹叔交好,並無吞併曹國之心。”

姬宮湦道:“孤王只是許可,至於其等是否交好,皆與孤王無關。”

正考父只能無奈接受:“外臣這便返回宋國,將天子王命詔書傳達宋公。”

姬宮湦寬慰道:“宋國無需耗費錢財,便能解決宋翼兩國爭端。雖要租讓蘭陽之地,卻可以隨時吞併曹國。”

正考父頓首:“外臣代宋公及宋國子民,多謝天子居中調停。”

姬宮湦微笑地點點頭。

正考父小心收好王命詔書,隨即起身告退。

內史伯朙待正考父走後,便站起身詢問。

“敢問大王,讓翼國租用宋國碼頭,究竟有何用處?”

姬宮湦笑問:“內史可曾聽聞,遠香近臭之理?”

內史伯朙搖頭:“是何理?”

“宋翼兩國僅只接壤,便滋生如此禍端。翼國獲得租界,定會用心建造與經營,屆時必然與宋人加深仇恨。”

“宋翼兩國,本就早就積怨。”

“如今尚且不足,還需繼續積蓄。直至兩國不死不休,孤王再弔民伐罪,便會成為仁德之舉。”

“宋公白以仁德之君自居,大王便以仁德之策並之,進而使宋人真正歸附。”

姬宮湦頷首:“正是如此!”

內史伯朙追問:“翼國子民最終如何處置?”

姬宮湦道:“大周接收洛邑時,曾准許翼國子民自擇出路。時至今日,翼國子民入籍大周新國人,仍是極為簡單之事。”

內史伯朙若有所思:“屆時對待翼國子民,便如晉國子民一般?”

姬宮湦卻搖搖頭:“無心歸附者,無需理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