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先生 作品

第286章 流民換糧食,紙幣折歲貢

此前中原大澇,淤泥大量湧向大河下游,在北岸堆積出數千畝沃土。

 齊侯購在延松建議下,立即對大河北岸進行開墾。

 利用疏浚之法,很快便開墾上萬畝田地。

 為便於轄治,並抵禦長狄劫掠,齊侯購將於大河北岸興建三座新城池。

 依照奏疏所附堪輿圖,三座新城池為濱邑、樂邑與海邑,分別位於姬宮湦前世山東濱州、樂陵與河口。

 為明定大河北岸之歸屬,齊侯購便奏請天子,將三座新城池周邊疆土,正式封為齊國所有。

 為報答天子厚恩,齊國將會大幅增加朝貢。

 由此前的一百萬斤海魚乾,變為一百八十萬斤。

 對齊國而言,盤踞東海之濱,捕撈海魚海魚捕撈難事。有時只需潮漲潮落,海灘便會留下數萬斤魚獲。

 齊國之所以富庶,除無限量海鹽外,潑天魚獲亦是關鍵。

 有利便有弊,齊國因臨海而富庶,亦因臨海缺乏良田,導致齊國糧價高於中原三成。

 在魚多糧少環境下,齊國海魚乾市價低廉,時常不及齊國糧價一半。

 真正折算下來,大概也就只有一銖錢左右。

 從齊侯購角度來看,相當於多加八十萬銖錢歲貢,便能名正言順,將疆域擴大接近一倍。

 為促成此事,明歲開春雪化後,齊侯購還將額外進貢紙幣九百萬銖錢。

 以此表明,齊國忠義之心。

 紙幣乃大周血液,襄助推廣紙幣,早已被視為擁戴天子之舉。

 這一切,自然離不開延松這位思齊大夫。

 姬宮湦亦樂見於此。

 大周仍處於國力積蓄期,此時尚無實力吞併東海之濱。

 由齊國代為開墾澤鹵之地,只需適時進行壓制,未來便可以開啟摘桃子模式。

 批閱完齊國奏疏,餘下幾大諸侯國乏善可陳。

 燕國本就免除歲貢,燕使公孫樸更是被姬宮湦訓斥,隨後狼狽逃回燕國。

 此番燕國奏疏,由公孫樸下屬代為呈上。

 奏疏不敢提及救援之事,只有幾句毫無意義的頌詞。

 姬宮湦甚至懶得多作批覆,簡單打了一個勾,便讓寺人尨遣人送走。

 宋國盡收滑地與戴地,歲貢亦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