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先生 作品

第246章 燕使遭訓斥,陳國遇大澇

公孫樸道:“天子,若將上策與下策一同實施,則燕國流民便可活命也。”

 姬宮湦坦言:“接納流民,亦需糧食。燕國僅能抉擇一策,若是貪多,那便是一策皆無。”

 “天子,萬萬不可啊!”

 “大周府庫未得燕國一粒糧食,燕使卻妄圖借天災斂財,何其無恥乎?”

 公孫樸連忙辯解:“啟稟天子,燕臣絕無斂財之心!”

 姬宮湦道:“若非爾等同為姬姓,孤王早將爾等驅逐出王城。而今孤王已傾盡全力,爾等卻索取無度,豈是人乎?”

 公孫樸當即道:“燕臣矇昧,還望天子寬恕。”

 姬宮湦不耐煩地揮揮手。

 “爾如鼃黽般聒噪,似蛇鼠般貪婪。孤王視爾之嘴臉,便心生厭煩。”

 公孫樸高喊:“燕臣有罪,燕國流民無罪也!”

 姬宮湦冷哼道:“孤王會知會衛侯,燕國流民若想活命,便自行前往衛國,大周自會接納。若再挑三揀四,那便自生自滅罷!”

 公孫樸不敢再開口。

 斧鉞甲士很快走進大殿,將公孫樸請了出去。

 內史伯朙突然道:“八年六月,燕澇。王欲救之,其卻貪讒,遂訓斥,納流民。”

 姬宮湦頓感莫名其妙。

 “內史何意?”

 內史伯朙道:“偶感而發!”

 姬宮湦不禁莞爾:“發往衛國之王命詔書,便有內史撰寫。”

 “大致為何事?”

 “命衛侯和廣納流民,送至大河沿岸,便可衝抵歲貢,每人仍按五萬銖錢折算。”

 內史伯朙尚未開口,太博祭公墩便搶先勸諫。

 “大王此舉,屬實不妥。”

 姬宮湦問:“如何不妥?”

 太博祭公墩道:“衛國歲貢摺合五千萬銖錢,其只需轉送一千流民,便可衝抵歲貢。若轉送數萬流民,則數十載無需歲貢也。”

 姬宮湦笑道:“孤王便是讓衛侯心生此意。”

 “這又是為何?”

 “而今大周疆域廣闊,卻缺乏人口耕種,是以常有缺糧之困。以衛國往後之歲貢,換取現今數萬流民,實屬無本萬利。”

 “衛國往後無需再繳納歲貢,如何能對其彰顯王室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