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大叔 作品

第13章 書面歷史下的真實

周昭王攻荊楚之戰是指周天子周昭王三次南征楚國的戰爭。昭王十六年,周昭王向南巡狩,並在成周集結大軍,同時命令各諸侯國率領本國軍隊跟從討伐,值得一說的是,在古代分封制就是這樣,無論中外,都是要打仗了,自己帶一支隊伍,然後周圍的諸侯國附和一下,也派出隊伍,最終組成聯軍,所以,通常出發時是千人隊伍,到了地方之後就是萬人。

 當時,周朝軍隊大舉向南進發時,東夷諸國聞風歸附,派遣使者前往迎見周昭王,南夷、東夷二十六邦國均來朝見,是為周昭王攻東夷之戰。周昭王領軍渡過漢水,深入荊楚一帶。

 昭王十九年,周昭王再次親率六師南征楚國,周朝軍隊開到漢水邊準備渡江,陰風驟起,氣候惡劣,將士驚恐,軍隊大部喪失。

 昭王二十四年,昭王末年,周昭王第三次親率六師南征楚國,漢水流域的船伕痛恨周人的騷擾,暗中進行破壞,徵集的渡江的船隻是用膠粘接船板而成的。因乘坐的渡船在漢水中流時,膠溶船散,周昭王和隨從貴族祭公等人葬身漢水,車右辛遊靡遊近昭王時,昭王已經淹死了,辛遊靡只救到了昭王的屍體。

 後來周人對這件事情,態度上都非常隱諱,不願意多說,陝西扶鳳出土的西周時期的“牆盤”銘文記載:“弘魯召(昭)王,廣笞荊楚,唯狩南行。”

 怎麼說呢?周昭王三次出征,全部以失敗告終,但這些失敗的原因卻是非常的耐人尋味,而蘇明終於抓住了自己的那一抹靈光,那便是水!

 周昭王的失敗貌似真的和水息息相關,而很恰巧的,蘇明現在感覺自己最近和水過不去,大河向內出現的時候,自己腳下的那灘水,現在想來那攤水絕對不是什麼建築物漏水,那個地方再怎麼破舊,也是文物館,文物館本身要保持乾燥,以確保文物都不損和不腐,況且自己之前那個地方並不存在水管道這種東西,那水是大河向內帶來的,而在自己被禁錮之後,身體的感覺,現在想來,那不就是大冬天被按在水中的感覺嗎?而更加深遠點說,文物館的那塊人魚石板,人魚,聽名字就知道和水有著深遠聯繫,一切都好像有一條線在串聯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