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命不易 作品

第1264章 兩重陷阱

  林方政不是傻子,農俊能這話裡的意思,有挑撥的意味了,諷刺林方政不如孫衛宗,只靠老婆岳父獲得升遷。

  這當然讓林方政很不高興,說自己不如孫衛宗,自己沒意見,確實還差得遠。但說自己是靠著孫衛宗走到現在,那可不行。自己何曾找孫衛宗要過官帽?孫衛宗又何曾主動給過自己官帽?

  另外他這是激將法,想激起自己離開孫勤勤的想法。雖然不知道他是何意圖,但肯定不是什麼善心。

  我偏不掉入你的激將法,只要我堅持獨立自主,總會有正面評價!

  “部長,我認為,別人的評價終究只是評價而已,是評價就難免有誤解。只要我自己堅持不依靠任何親屬裙帶關係就了,做到問心無愧就行。終有一天,大家會改變對我的看法。”

  這番慷慨激昂的回答,並沒有讓農俊能點頭認同,相反,他微笑著搖了搖頭,沒有再聊這個話題。

  他搖頭是在否定林方政的觀點嗎?非也。

  他是在對林方政又一次掉入自己的邏輯陷阱而感到可笑。

  在人類言語中,有一個經典邏輯。你越想證明什麼,就必然會失去什麼。

  農俊能的話包含兩重陷阱,饒是林方政知道對方是在激將,看穿了第一重陷阱,不可能因為他的一面之詞而與孫家脫鉤,並且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給世人看,自己不是依靠裙帶關係的庸碌之徒。但這就掉入了農俊能更深的一重陷阱,當林方政想證明這一點時,必然在心理上與孫家的幫助保持距離,主動放棄孫家的幫助提攜。這樣一來,如果官運亨通還好,可一旦官運走下坡路,必然會嚴重打擊自信,從而自我懷疑,過去的一切成就,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奮鬥所得。

  什麼叫殺人不見血,這就是了。這不是讀多少書、聽多少教誨所能學會的。而是需要幾十年對人性的格物致知才能領悟的御人之術。

  而這樣的御人術,為什麼我們身邊很多長輩都不具備呢?

  很簡單,這玩意並不隨年齡增長而產生。需要的是經年累月的識人、用人、馭人、毀人經驗去逐漸摸索所得。所以,為什麼領袖會說“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這句看似簡單的話中,蘊藏著就是用人之道。而身居高位的官員,用人權力更大,經歷的各色下屬更多。就像打遊戲中,段位都是一級一級練上去的。人家閉著眼睛都能對遊戲地圖中每個細節瞭如指掌,低段位選手拿什麼去跟對方拼呢?

  這與人們常說“帝王心術”是相通的,古代建立豐功偉績的帝王,無不是在御人術上修煉到了極致。在一群中豺狼虎豹般的悍臣悍將中仍然遊刃有餘,談笑風生、舉手投足間便足以讓對方驚恐失措,稍有不慎便是身死族滅。

  這樣的兩重陷阱,別說是林方政,換成任何一個非同等段位的人,都避免不了掉入陷阱而不自知。甚至還會沾沾自喜:你的激將法在我這一點作用都不起,我遲早證明給你看。

  那如何才能破解這一陷阱呢?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我的官路,我的家庭,我的全部,由我自己決斷。你農俊能別想插嘴,不管你講得正確與否,我充耳不聞。只有一個字不聽,一句話不信,就不會動搖自己的信念,亦不會產生任何漣漪。

  農俊能沒有再聊私人話題,而是轉到了工作上:“聽說你在朗新搞了幾件改革,成效還不錯。下一步你有什麼思路?”

  既然聊到工作,林方政也不藏拙:“朗新是秦南邊陲的小城,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限制很大,這就註定了經濟上的改革,並不能像沿海地區一樣有什麼跨越式發展。幹部群眾的素質也決定了,在經濟改革上很難有什麼創新措施,就算有創新,也可能水土不服,最終事與願違。放眼全國來看,領會中央意圖,經濟上的改革,能摸的石頭就摸完了。要想再挖到新的富礦,產生新質生產力,必然要在制度創新上做文章。”

  聽到這些比較專業的論述,農俊能來了興趣:“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