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晚 作品

第486章 商談事宜

朱由檢的一番話,讓賀逢聖,周延儒,梁廷棟三人,感到震撼,但也就僅限於此了。

這三個人,那都是科舉考試考出來,當官當了幾十年了,踩著多少人才爬到今天這個位置的,別說是朱由檢了,就是把落榜美術生擱在這,來上一頓慷慨激昂的演講,這三個人也不會感覺有什麼。

只不過,朱由檢是皇帝,他們是臣子,有時候該配合的還是要配合一下。

分管禮部的大學士賀逢聖躬身道:“陛下有此雄心壯志,實乃我大明之幸,天下之幸。”

“臣敢問陛下,既然同意與西洋人商談,那麼商談地點定在何處?”

朱由檢看向賀逢聖,“與西洋人商談,既要彰顯我大明的繁榮昌盛,又要能夠給予西洋人震懾,令他們不敢有不臣之心。”

“三位愛卿心中,可有合適之地?”

禮部理藩司侍郎梁廷棟站起身來,“陛下,那莫不如就定在廣東廣州府。”

“廣州府是廣東省府,是廣東總兵駐地,是南洋艦隊駐地,又是兩廣總督駐地,足夠威嚴。”

“自朝廷開海以來,廣州府商業繁榮,人口聚集,加之兩廣總督方孔炤確實為治世之吏,廣州府愈呈欣欣向榮之象,不可謂不繁華。”

“且廣州臨海,臨近南洋,路途便利,廣東百姓也多有在南洋討生活者,對南洋也相對熟悉。”

“臣以為,將商談地點定於廣州府,是再合適不過了。”

朱由檢不置可否,“廣州府,雖是繁華,但還不夠繁華。”

禮部尚書周延儒起身說道:“陛下,那莫不如將談判地點定於浙江杭州府。”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杭州本就是天下繁華之所在,農業可觀,商業發達,極盡繁榮。”

“且杭州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都城,後又為南宋都城,歷史悠久,又是浙江省府,又是浙江總兵駐地,婉約中透著豪放,雖為江南水鄉卻又不失威嚴。”

“以臣愚見,將談判地點定於杭州,應當是合適的。”

朱由檢沒有立刻回答,但沒有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賀逢聖見狀,接著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當將談判地點放於應天府。”

“應天府是六朝古都,又是我大明南京,極盡天下繁華,無人不知。”

“文人墨客、商旅行人,多彙集於此,且有南京京營坐鎮。既有文人風雅,又有商業繁華,還有兵革之盛。”

“應天府是南京,有行政官員,有留守勳貴,若是期間有什麼事情,也可以及時反應。”

“臣之愚見,將商談地點定於南京,應當是合適的。”

朱由檢聽著三人的敘述,從廣州府,到杭州府,再到應天府,是一個比一個繁華,一個比一個地位高。

這也正對應了三個人的身份,梁廷棟是禮部理藩司侍郎,他說的是廣州府,周延儒是禮部尚書,他說的是杭州府,賀逢聖是分管禮部的大學士他說的是應天府。

周延儒和梁廷棟作為下屬,說的地方合適,但又不那麼合適。

很講究呀。

“那就依賀閣老所言,將商談地點定於應天府。”

“那些西洋人十分注重血統,瑞王是朕的叔叔,又是宗人府宗人令,就讓瑞王代朕前去應天府,參與商談,黔國公與賀閣老也一同前往應天府,主持商談事宜,梁侍郎與南京鎮守太監張彝憲陪同。”

禮部尚書周延儒問道:“臣敢問陛下,那些西洋人皆在南洋,讓他們前往應天府,是走海路至江蘇松江府,而後沿長江再至應天府,還是從廣東登陸,走陸路至應天府?”

朱由檢略做思考,“先讓那些西洋人在廣東驗明身份,走海路至江蘇松江府,再次驗明身份,而後挑選精兵,武裝護送他們至應天府。”

“等到了應天府,不用急著商談,先讓平北伯孫應元帶兵操練起來。”

“言語壓君子,衣冠鎮小人。既要讓那些西洋人見識我大明的繁華,又要讓他們見識我大明的軍威。”

“免得那些井底之蛙,再有些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

“還有一點要切記,想方設法的為國庫增收,包括但不限於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