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晚 作品

第5章 客氏

國家的實質,就是統治階級的工具。

 古往今來,人們都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難就難在治理。

 唐朝及之前的朝代,治理天下,靠的是世家大族。

 自從黃巢天街踏盡公卿骨,轅門遍掛權貴頭,世家大族就此以物理的方式退出歷史舞臺。

 到了宋朝,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為防止武將再走他的後路,於是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國策。

 明朝時,地方設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別掌管一省民政,刑名,軍事。而布政使的品級是從二品,按察使的品級是正三品,可都指揮使卻是正二品。

 到了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權歸六部,同時對軍事機構大都督府進行改革,改設五軍都督府。六部尚書的品級都是正二品,可五軍都督府的品級,卻是正一品。

 由此可見,明初的國策是重武輕文的,只不過土木堡之後,武將勳貴斷層,致使文官集團做大。

 所以,宋明兩朝,治理天下都是靠的文官集團。

 清朝則不然,人家的基本盤是八旗子弟,所以清朝的文官才沒有風骨,因為人家是真敢動刀子呀。

 明朝的政治制度還是可以的,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內廷外廷相互制約,這也是有明一朝,沒有出現權臣的原因。

 而作為明朝權力最大的首輔張居正,他能夠權傾朝野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內閣首輔,而是他得到了李太后的支持,以及有著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這個政治盟友。

 內閣票擬,張居正就辦了,司禮監批紅,馮保就辦了,剩下的事,皇帝還小,太后就幫著做主了。

 若是內廷像篩子一樣,就別說保密了,安全都是個問題。這一點,嘉靖皇帝是親自為我們演練過的。

 安排完內廷事務後,一個小太監走進來稟報,“啟稟萬歲爺,奉聖夫人求見。”

 奉聖夫人,也就是客氏,是天啟皇帝的乳母,與魏忠賢是對食,深得天啟皇帝的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