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羅豐老祖

肉體的消失讓張九陽惶恐不安,他不知自己如今是在哪裡,是不是傳說中的地獄,也不知道以後應該何去何從。

也是多虧了此地龍脈改道,地氣倒流,將張九陽的元神給吸入地下,恰巧避過了天雷。

但即使如此,他的元神還是受了傷,瀕臨消散,渾渾噩噩中,張九陽只覺得有種獨特的飢餓感,而下方似乎就有能吃的東西。

於是,張九陽的元神在大地之下游蕩,吞食著那些他覺得能吃的東西。

事實上他吞食的便是逸散而出的龍氣,好在他是得道高人與靈狐的後代,天賦異稟,這才沒有被龍氣反噬。

不知過了多少歲月,張九陽終於不再感受到飢餓,他的元神也變得充盈,而且奇蹟般地長成了青年模樣。

受夠了無盡的黑暗,張九陽沿著一條地下河流漂泊,終於來到了地面。

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陽光明媚,風輕雲淡,這些埋藏在記憶深處的情景讓他陶醉。

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但他也知道母親再也回不來了。

長期吞食龍氣讓他有了很高的道行,只不過他不太會使用,就像力大無窮但卻不會武功一樣。

張九陽想要和路過的樵夫打招呼,然而對方卻不理自己,又尋了幾個人才發現,不是對方不搭理,而是根本就看不見。

此時的張九陽還是少年心性,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便跟在別人身後,看著他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

一晃又是百年,張九陽不知看了多少生離死別,愛恨情仇。

同時,他也結識了很多山精野怪,高僧高道,不知為何,他對山精野怪有種天生的親近感。

從這些人身上,張九陽學到了許多本事,他也託這些人查過自己的身世,但是卻沒有一點線索。

到後來張九陽也釋然了,還記得在遙遠的曾經,母親就告訴自己,自己的父親已經去了一個再也不會回來的地方。

結合後來母親和自己的遭遇,父親想必也是魂飛魄散,還靈於天地了。

已經通曉陰陽的他並沒有怨恨天地,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運行規律。

也許父母就是違反了這種規律,這才引來天譴,不過,他並不覺得自己的父母是壞人。

不知從何而來,要到哪裡去的張九陽走上了和父親瘸子張一樣的路,濟世救人,其實此時的他道行已經遠超當年的瘸子張。

時逢黃巢起義,兵亂之下民不聊生,靈界也是混亂不堪。

因為黃巢乃是華光祖師轉世,來人間就是為了收回當初救母放出的八百萬惡鬼。

要知道這八百萬惡鬼可不全是投胎成了人,還有不少投胎成了山精野怪,就算是人裡面也有不少修行的。

黃巢起義他們便知道自己已經劫難臨頭,弄不好就會被抓回去。

普通人尚且不想死,已經有了修行的他們又怎麼會束手就擒。

於是一個個巧取豪奪,爭搶機緣和洞天福地,只求道行能長得快一點,好憑本事度過此劫。

還有一些東躲西藏,就此隱居避世,想通過另一種方式躲過去的。

然而,這些人卻是忽略了一個問題,黃巢縱然是華光祖師轉世,這一世也是一個凡人,怎麼可能殺掉八百萬人。

上天的安排其實是因為黃巢起義的原因,會死掉的生靈共有八百萬。

這就和當初的封神一樣,屬於大劫,不僅在劫之人,普通人也會深陷其中。

張九陽看出了這一點,可惜大勢之下他也沒辦法獨善其身,倒不如主動入劫。

他雖是元神之體,但早已經修成了顯化之法,於是便在山上建了廟宇,普度世人,同時收留靈界的人。

後來因為鬧得太大,吸引到了城隍土地的注意,此事被上報天庭。

張九陽父母的事情早已經銷案,雖然沒有受到天庭的責備,但他也被責令不允許再強行干預劫數,否則雷誅廢道。

張九陽無奈之下,只好遣散了收留的山精野怪們,只留下和尚道士。

奈何這些人同樣因為種種原因喪命,就算自己嚴令他們不準離開廟宇。

他們依舊會因各種事下山,從此再沒有回來,張九陽不由得感嘆在劫難逃這四個字真實不虛。

卻說這些人都有本事在身,即使身死也不是省油的燈。

恰逢當時天天都死人,下面的人手嚴重不足,很多人襲擊陰差之後逃走,自此在下面為非作歹。

張九陽知道這樣下去他們免不了最後會被清算,不忍心看著他們一錯再錯,於是便在陰間尋了一個叫做羅豐山的地方,創建道場,收留這些厲害的鬼魂,傳他們修行正道。

張九陽此舉大大緩解了地府的工作壓力,另外,有許多在他引導下走上正道的鬼魂成為了陰兵陰差。

作為功臣的張九陽因此被陰山老祖賞識,上報地府,將他封為羅豐老祖。

張九陽自此在地府羅豐山紮根,並創立了《羅豐鬼經》,為陰魂們開拓了修行正道的法門。

歲月如流,黃巢引起的劫數早已經過去,張九陽厭煩了這種無趣的生活,將道場交給弟子打理,自己則是再度遊戲人間。

直到有一天,兩個鬼差找到了他,告訴他可以投胎為人了。

原來張九陽早就和閻君提出過申請,想要轉世成人,奈何生死簿上找不到他的名字。

沒有紀錄就無法投胎,所以這件事就擱淺了,後來閻君考慮張九陽有大功德在身,便網開一面,在生死簿上填了他的名字,這才讓他有了轉世的機會。

不過,由於沒有前世,所以他的功德沒辦法帶到來世,只能投胎做個普通人。

無盡的歲月讓人疲憊,張九陽哪裡會在乎這些,欣然答應。

轉世之後,按照生死簿的安排,他本應該一生平淡,最後壽終正寢。

奈何真靈與道有緣,再加上曾經的好友們得知他轉世投胎,刻意引導,張九陽竟是又成了修道之人。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張九陽喜歡摻和他人因果的毛病還是沒改。

功過相抵之下,一世修行不僅沒能位列仙班,就連一個好的來世都沒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