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垂釣

大河水流湍急,且因為水質不好,所以沒什麼魚,可以排除。

 至於那個水庫,因為出現過一些詭異的傳說,再加上每年都得收幾個人,很少有人願意去。

 那麼只剩後屯大橋了,據齊小鳳說不僅水位淺而且魚又多又大,最重要的是蚊蟲較少。

 蚊蟲可以說是釣魚佬的天敵,在網上時常能夠看到釣魚佬們點燃一大堆蚊香,擺出同歸於盡的架勢。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沒有蚊香,肯定會被蚊子吸成人幹。

 另外,如果水域內魚不厚,那麼即使瘋狂打窩,也很難避免空杆的命運。

 在齊小鳳的話語中,後屯大橋簡直成了釣魚聖地。

 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陳淑娟約上幾個大哥踏上了野釣的旅程。

 新建的大橋下因為水流太淺,且底部多為沙石,一看魚就不會太多,他們根據經驗來到了老橋遺址。

 在無盡的遠古歲月釣魚佬們就掌握了一種獨特的望氣術,不同於看風水,他們看的是魚厚不厚。

 只要站在水口這麼一眺望,就能猜個大概,併發揚不動如山的堅韌,一坐就是一天。

 當然,具體能不能釣到魚就另當別論了,無論是望氣術還是堅韌不拔的精神,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釣到魚的概率。

 概率學這東西,只要沒達到百分之百,唯心一點說就還是百分之五十。

 由於大家都是一起的,所以並沒有因為打窩產生爭端,而是一起打了一個大窩。

 正所謂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打窩用的糧食和餌料價值不菲。

 這也是尋常人對釣魚佬最大的不解,魚竿、魚線、餌料、時間成本,這些加在一起就算每天都滿載而歸,也是很難回本的。

 但釣魚佬們依舊前仆後繼,樂此不疲,因為他們垂釣的並不是魚,而是寂寞,是對生活的無奈,是逝去的青春,是握不住的感情……

 因此,很多釣魚佬如果當天只收獲一些小魚,甚至會直接放掉。

 打窩完畢,一行五人一字排開,中間間隔四五米,開始了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