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牽絲戲

不同於之前大劇院發的那種材質差,內容敷衍的傳單,這次的傳單非常精緻。

 製作傳單的材料居然是相紙,要知道相紙的造價比草紙可要高昂太多了。

 相紙正面是一幅唯美的畫面,一個穿著男性古裝的素顏女子雙手每根手指都延伸出一根線,做牽引狀。

 而在線的另一端是紅妝羅裙的另一個女子,女子很美,但動作有些奇怪,如同木偶。

 再搭配暗色調的背景,看起來好像是宣傳恐怖片的。

 不過李清棠知道這不可能,按照如今反封建文化的高壓態勢,大劇院怎麼可能敢公然演鬼片。

 一看傳單後面,李清棠這才知道,原來所謂的藝術團其實只有一人。

 這人來自西北,全國巡遊表演,路過縣城被大劇院請來了。

 而她表演的節目則是牽絲戲,這個牽絲戲說的不是那首很火的歌曲,而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牽絲戲又稱傀儡戲,起源於漢代,興盛於唐宋時期,如今幾乎失傳了。

 如果不是那首流行歌曲,恐怕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當然,有些人就算聽了那首歌,也不解其深意。

 當初因為那首歌唯美的歌詞,李清棠還特地瞭解了一下有關牽絲戲的故事。

 故事版本頗多,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每一位傀儡師,一生都只有一個人偶。

 在傀儡師眼中,人偶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走到哪裡都會帶在身邊。

 也許,在傀儡師眼中,人偶已經是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了吧。

 不過,在很多故事中,最後傀儡師都因為怨恨燒掉了自己的人偶。

 他們覺得自己一輩子孤苦伶仃,都是因為自己的人偶,而人偶們也燃燒自己,為主人貢獻了一絲溫暖。

 另外,牽絲戲也並非都是傀儡師表演的,這也是李清棠不喜歡稱其為傀儡戲的原因。

 據說牽絲戲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百合戲,由兩個女子表演,兩人通過絲線相連,一者操縱另一者,歌唱舞蹈,線不能斷。

 從傳單上的內容來看,這個叫做吳夢夢的年輕藝術家表演的應該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