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袈裟理科佛 作品

第29章 土司反撲

倉覺峰,位於虎跳峽一帶。

 而虎跳峽又隸屬於後世的“香格里拉”地區。

 此處是青藏高原橫斷山區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區交界地——有很大一部分都屬於藏邊之地,是大理國與烏思藏的交界區域。

 烏思藏,又叫做前藏,包括今拉薩和山南地區。

 另外還有後藏與阿里,其中“後藏”為當代喀則地區,“阿里”則指代整個藏北高原……

 當然,無論是烏思藏、後藏還是阿里,都是當年的吐蕃帝國分崩離析的產物。

 它一直由大大小小的各路土司統治。

 與中原朝廷,也就保持著“冊封—朝貢”的體系……

 並不相屬。

 不僅如此,在思想上,元代時的喇嘛教,還僅限於其統治上層……

 而到了明代,由於黃教在吐蕃故地的興起及其宗教力量的增強,使得整個社會階層,都全面投入到了吐蕃教的懷抱之中,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社會體系。

 明朝在三大吐蕃故地,前後分封了六大法王。

 分別是闡教王、輔教王、闡化王、大慈法王、大寶法王、大乘法王……

 另有都司、行都司、軍民元帥府和萬戶府若干……

 最終組成了當今吐蕃故地的疆域版圖。

 這些大小法王各不統屬,彼此爭鬥,局勢相當混亂。

 此番偷襲雲頂城,將其淪陷,就有此間勢力。

 也就是那位來自大昭寺的布瑪上師。

 這位布瑪上師,是來自於阿里,也就是曾經的吐蕃故地,差不多是後世青海一帶……

 沒想到,烏思藏這邊,居然也與那八思巴搭上了關係。

 在之前東籲國師善多,拉攏了數千大軍,進攻倉覺峰時……

 這個福緣寺,就在後面鬼鬼祟祟,有過許多的小動作。

 後來善多事敗身亡,大軍覆滅,原本蠢蠢欲動的福緣寺立刻罷手,還遞過話來,說一切都是誤會。

 誤會嗎?

 當然不是,只不過因勢利導,暫避鋒芒而已。

 而當初的倉覺,也是草創,千頭萬緒,也沒時間去理會那幫傢伙。

 於是,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聽到邢菲菲的彙報,陳九暮嘴角一挑,冷冷說道:“來了,那就別走了。”

 ……

 寒風陣陣。

 一支十人小隊在山林中快速前進。

 這是一支新組建的先遣小隊,領頭之人,卻是曾經跟隨過九長老陳九暮的防衛兵阿壩。

 一個藏族小夥兒。

 不過現如今的阿壩,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防衛兵,而是在倉覺基地,擔任情報部門(非黑翼堂)的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