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給考官“下套”

像姓名、畢業院校、家庭住址等等,這些指向明確的私人信息是肯定不能說漏的。

 但,假如是黨員,優秀學生幹部,或者曾經取得過某種牛B的成就。

 這些可以對面試成績帶來積極影響的“個人信息”,為什麼不創造條件,不露聲色、自自然然的“炫”一下呢?

 這不是搞事情,而是充分利用規則。

 一分鐘後,面試須知終於讀完了。

 蘇瑾在主考官的提示下,打開了面試題本。

 粗略瀏覽過後,蘇瑾心中暗喜,果然就是記憶中的那三道題目。

 第一道題是:近年來,國家實行“限塑令”,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全面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你對此怎麼看?

 第二題:群眾反映某村存在貧困戶低保金髮放不及時、缺額的情況,部分低保戶是名不副實的關係戶,群眾反映強烈。如果你是核查負責人,你將怎麼辦?

 第三題:作為一名新同志,你將如何適應新崗位?

 蘇瑾感覺,三道題目的難度係數是越來越低的,第一道題目難度最大,權重也最大。

 一個考生是不是關注形勢與政策,是不是貼近廣闊的經濟社會生活,是不是具有公務人員應有的思維廣度和深度,第一道題是試金石。

 這道題要想拿高分,除了回答得好,更要回答得巧。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如果能巧妙的讓考官從內心深處與自己同情共振,不知不覺的代入、共情,那自己還能不創造本場面試的天花板嗎?

 蘇瑾覺得自己簡直是膽大包天。

 這不就是暗地裡給考官“下套”嗎?

 蘇瑾悄咪咪的勾了勾唇。

 一邊煞有介事的沉思,捉筆,在稿紙上記下答題要點。

 一邊還不經意的瞟一眼對面的考官。

 或許是考場紀律禁止考官與考生有任何交流,所有考官的臉上都沒有任何表情,甚至沒一個考官留意蘇瑾的一舉一動。

 他們要麼靜靜地喝水,要麼百無聊賴的盯著面前的打分表,要麼怔怔的看著一方虛空發呆。

 蘇瑾寫完要點,便清了清嗓子,“各位考官,下面,我開始回答第一道題。”

 此刻,他的思考時間還不到一分鐘。

 主考官顯然有點吃驚,剔看蘇瑾一眼,眼神中有些不解,似乎還夾雜了一丟丟興奮。

 “關於限塑令,我有三點想法。”

 “第一,塑料袋可謂史上最尷尬的一項發明,讓人又愛又恨。而限塑令政策,核心在於通過價格槓桿的作用,激發和強化公眾環保意識,從而有效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和對環境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