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澤畔 作品

第260章 《期望》播出進行時(二)

《期望》播出初期,不少在家庭中擔任隱形人角色的孩子開始被大家看見。

 除此之外,發聲障礙和語言障礙者等一系列殘疾人公益基金會突然收到了很多捐款。

 而且捐款的附贈留言也奇奇怪怪的,基金會的主辦方完全看不懂。

 “嗚嗚嗚,願天下每一個像胡涵的孩子能治好自己的病,這樣他們就能在遇險時大聲呼救了。”

 “嗚嗚嗚,沉鈺難過的開啟自我保護機制,直接連情緒都失去了……她不是不痛啊!是太痛了啊!”

 “可惡啊啊啊啊!如果錢不夠就籌款啊!我不想再看見任何一個電視劇裡發生的情節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了!”

 ……

 諸如此類的留言實在太多,基金會的主辦方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一般都是年紀大了才開始接手這些公益活動項目。

 因為在星際,人老了乾點好事是在為自己積德,以此來抵消年輕時犯下的錯。

 當然也有很多是本人很善良,願意奉獻於公益事業中的。

 至於年輕人……沒有養老金,誰知道他們能幹出什麼事?

 當然這樣的偏見其實已經變少了很多……只是基金會大多負責人不到不能動的年紀都不會退休,所以才會出現老齡化嚴重的現象。

 一群不愛看年輕人的劇的老年人(其實比較喜歡歐陽瀾拍的歷史劇和古文化宣傳劇)當然不知道《期望》這部電視劇,也不會知道這些留言的出處。

 他們只會在感謝捐贈人的同時把這些留言發出去,不知不覺間又引起了一番熱議這件事就是後話了。

 《期望》故事進展很快,播出劇集也是一天三集。

 滿打滿算不過半個月就能播完,不過聯邦電視臺打算循環播放,順便上架線上平臺擴大影響力。

 目前來看宣傳頗有成效,不少家長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過於疏忽,也有家長反思自己是不是控制慾過強。

 當然很多本性難移的家長壓根不會覺得自己錯了,對於這類人,聯邦電視臺採取的手段就是聯合學校,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學校和教育局理應為此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