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楊廷和(第2頁)

 其父楊春為成化十七年(1481年)進士,曾任行人司司正、湖廣提學僉事。

 楊廷和四歲時知聲律,七歲時每日讀書數卷,為科舉做準備。

 成化七年(1471年),楊廷和鄉試中舉,時年十二歲。成化八年(1472年),他赴京參加會試,但未考中,於是入國子監學習,受到國子監丞黃明善的賞識。

 黃明善將女兒黃氏許配給他為妻。

 成化十四年(1478年),楊廷和登進士第,時年僅十九歲。

 及第後,他被選任為翰林院庶吉士。

 黃明善時任雲南督學,楊廷和告假前往雲南娶妻。

 當時,雲南鎮守太監錢能及黔國公沐琮都以厚禮饋贈楊廷和,楊廷和均不受。

 成化十六年(1480年),回朝任翰林院檢討。

 楊廷和風度翩翩,性格安靜慎重,所作文章明白暢達,很有法度。他喜歡考究史事、民間疾苦、邊防戰事及“一切法家言”。

 史稱其“鬱然負公輔望”,已有了顯著的聲譽。

 侍講東宮

 弘治二年(1489年),楊廷和升任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憲宗實錄》和《大明會典》。

 在修書過程中,楊廷和負責草擬《憲宗實錄》的“大關係及大章奏、名臣傳”,以“博極群書”著稱的副總裁官丘濬竟不能更改一字。

 丘濬因此稱讚他有良史之才。

 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憲宗實錄》成書,楊廷和因參與編修,升為翰林院侍讀。

 次年(1492年)任經筵講官。弘治八年(1495年),皇太子朱厚照出閣,楊廷和等七人被舉薦侍奉太子講解、讀書,其中楊廷和任左春坊左中允。

 弘治十一年(1498年),楊廷和奉命主持順天鄉試。

 次年(1499年)四月,為祖母葉氏丁憂,明孝宗下詔賜馳驛歸鄉服喪。

 弘治十四年(1501年)夏,服喪期畢。同年冬,被起復原職。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月,《大明會典》修成,楊廷和因參與修撰,被破格提升為左春坊大學士。

 詔命下達後,士大夫們皆感驚喜,該官銜被認為“不設者五十餘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