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長平之戰(第2頁)

 趙國議和

 當趙軍初戰失利時,趙孝成王與樓昌、虞卿等商議,想親自率領部隊與秦軍決戰。

 樓昌認為這樣做,無濟於事,不如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國議和。

 而虞卿則認為如果秦國決心攻打趙國,和議難成,不如派遣使者攜帶珍寶去楚國、魏國活動,使秦國畏懼各國的合縱抗秦,這樣和議才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趙孝成王採納了樓昌的建議,派鄭朱前去秦國議和。虞卿一再勸諫,說“鄭朱入秦,秦王與範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

 楚國、魏國以為趙國已經議和,必定不出兵救趙。

 秦國知道天下之不救趙國,則議和不能成功,議和不成,趙軍必敗。”

 趙孝成王最終沒有采納虞卿的諫議,鄭朱到了秦國求和。

 秦國為了麻痺趙國,防止各國合縱,並爭取時間,加強軍事準備,以便給趙軍以嚴重的打擊,果然利用趙國求和的機會,對趙國使者鄭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國宣傳秦、趙已經和解,藉以防止各國出兵救趙。

 於是趙國的處境更加孤立。

 兩軍換帥

 趙孝成王早已惱怒廉頗的軍隊數次戰敗,又反感廉頗怯縮不戰,秦國丞相范雎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內間計,並散佈傳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括

 趙王決定換將,當時李牧還年青,尚未出頭。

 名將樂毅棄燕投奔趙國不久,被封於觀津,其心未附。趙王則將秦國的內間計信以為真,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

 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於是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諫阻,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為主將。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七月,趙括統率二十萬援軍來到長平,接替廉頗為主將。

 趙括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更換部隊將領,改變軍中制度,又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