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班固(第2頁)

 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人誣告私改作國史,下獄。

 其弟班超辯明其冤,出獄後被任為蘭臺令史,奉命撰述東漢開國以來史事,與陳宗、尹敏、孟異等共撰成《世祖本紀》。

 遷為郎,典校秘書,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列傳、載記二十八篇。

 明帝覆命他完成前所著書。

 他認為《史記》以漢朝“編於百王之末,廁於秦項之列”,不妥,決心撰寫起自漢高祖、終於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蹟的《漢書》。

 漢章帝時,以文才深得器重,遷官玄武司馬。

 建初四年(79年),章帝召集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同異,命其記述其事,撰成《白虎通德論》(一名《白虎通義》)。

 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隨竇憲出擊匈奴,為中護軍,參預謀議。次年,行中郎將事。

 永元四年,竇憲失勢自殺,他受牽連免官、被捕,死於獄中。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修撰《漢書》,是“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所編《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

 ......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啊啊啊啊!牛批!

 孤獨的根號三:確實牛批啊!不過話說我記得《兩都賦》是不是很牛批來著?

 江南已逢煙雨:沒錯,《兩都賦》是東漢班固創作的大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

 據其自序,自東漢建都洛陽後,“西土耆老,鹹懷怨思,冀上之眷顧,而盛稱長安舊制,有陋雒邑之議。

 故臣作《兩都賦》,以極眾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

 希望仍以長安為首都,因作此賦以駁之。

 《西都賦》由假想人物西都賓敘述長安形勢險要、物產富庶、宮廷華麗等情況,以示建都長安的優越性;《東都賦》則由另一假想人物東都主人對東漢建都洛陽後的盛況,已遠遠超過了西漢首都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