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周瑜(第2頁)

 周瑜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讚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

 三國時期

 孫策看著周瑜皺眉道:“公瑾,你一定要保重好身體啊!”

 周瑜看著孫策,認真的說:“伯符放心,公瑾絕對好好保護自己,為伯符開疆拓土!”

 孫策嘆了口氣,說:“不,比起開疆拓土,我更希望你平安。開疆拓土我們可以慢慢來,身體是自己的。”

 周瑜滿眼感動,說:“是!”

 ......

 蘇玥默默的翻到下一個ppt,說:“讓我們看看周瑜的人物軼事吧!”

 顧曲周郎

 “顧曲周郎”的典故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後,彈奏者只要有些細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並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

 自魏晉時代之後,“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於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

 唐人李端有《聽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化用此典故,進一步發揮想象,描繪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為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一時瑜亮

 “一時瑜亮”的典故出自清代詩人王士禛《〈古詩選〉凡例》:“北周寥寥,廩得子淵,子山,二人之才,一時瑜亮。”

 “瑜亮”就是三國時期周瑜與諸葛亮的並稱,後稱兩人才能相匹敵者為“瑜亮”。

 飲醇自醉

 “飲醇自醉”的典故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與周公謹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周瑜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

 後來程普敬重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