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狂魔 作品

第141章:想復仇的太上皇(8)【二合一】

    那事之後,白聖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變得愈加惡劣,李承乾也被禁止頻繁前往大安宮,即便逢年過節,不得已必須要去,李世民也會跟著,生怕白聖帶壞了他那寶貝兒子,或者說些不中聽且刺耳的話,來挑撥他們父子兄弟關係。
 

    他始終堅信他的兒子絕不會如同當初他與他大哥那樣,不得不自相殘殺。
 

    他不僅皇帝做的遠比他父皇出色。
 

    做父親也一樣如此
 

    而他父皇先前的所作所為,恐怕純粹就是為了噁心他,或者刻意詛咒他
 

    想讓他心神不寧。
 

    在抱有這種想法的情況下,他又怎麼可能會給白聖好臉色,好在他們並不經常見面,偶爾不得不見面,當著其他官員和宗室的面,李世民也不敢直接甩臉子,總體來講對白聖心情影響不大。
 

    至於要不要暗地培養勢力。
 

    或者說訓練一支私兵。
 

    完全不用
 

    李世民當初搞的玄武門之變,實際上就是一場斬首行動,通過買通玄武門的守將,突如其來的來了一場宮變,當尉遲敬德手持兵刃,站在原身身邊稟報玄武門之變結果的時候,原身他是不得不妥協,因為如果不妥協,尉遲敬德可能就不是跪著稟告,而是要他小命了。
 

    畢竟要真造反失敗,九族鐵定逃不了,而他弒君的話,雖然命肯定也保不住,但秦王必然能夠保住他九族性命。
 

    所以尉遲敬德當初是真的把腦子別在褲腰帶上,跟秦王李世民幹,要是原身當時不妥協,他們倆個絕對都沒命。
 

    最多一個前,一個後。
 

    而白聖不需要培養勢力,也不需要訓練私兵,那是因為她有底氣直接衝進太極宮,控制住李世民,大宗師武者在武道盛世不算什麼,可在一個沒有武者的世界,絕對屬於核武器級別的力量。
 

    底氣十足,自然不用做多餘的事。
 

    至於有這實力,為什麼不早早復辟登基,撥亂反正,或者把李恪推上位。
 

    那主要是因為,李世民現在乾的挺好,雖然存在對世家門閥的妥協等一系列問題,但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已經算不錯的了,而且治國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同時李恪暫時還尚未培養出來。
 

    所以白聖的計劃是,等李世民快死了,再搞事也不遲,正好還能玩幾年。
 

    時間過得很快,特別是在沒什麼壓力,大多數日子都很開心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幾乎眨眼功夫,貞觀十四年十五年就過去了,時間步入貞觀十六年。
 

    正月,魏王李泰撰成括地誌。
 

    帝大喜,寵愛愈盛。
 

    同時長安開始出現太子失德,魏王有德等言論,不少官員勳貴對太子最近這段時間的行為舉措也頗有怨言,覺得不似人君之相,並且誇魏王有德有才。
 

    幾乎可以說,魏王李泰妄圖奪嫡的心思,就差直接寫自己臉上了,只有李世民還覺得他憨厚可愛,是個好兒子。
 

    而最近這段時間一直比較逆反的李承乾也不傻,很容易便看出了李泰的心思,並且感受到威脅,緊接著就是有人勸他先下手為強,同時認為他現在的處境,與武帝年間的劉據,以及先太子李建成差不多,一個不慎就是死局結束。
 

    這時他又想起了他皇祖父的言論。
 

    很快便心動,並開始謀劃
 

    不過,因為他跟他父皇李世民不一樣,他沒有領兵打過仗,手底下雖然有人可用,但並沒有足夠信任的將領,也沒有足夠強大的將領,更難以確定誰願意如尉遲敬德等人那樣,腦袋別褲腰帶跟他一起幹,所以難免有些遲疑猶豫。
 

    正應了那句秀才造反,半年不成。
 

    比他爹少了份果斷決然。
 

    造反這種事,講究的就是一個雷霆出擊,出人意料,李世民從有想法到正式動手,中間時間都不超過半個月,這才有了最後的勝利,可李承乾他們呢
 

    貞觀十六年上半年有的想法,結果貞觀十六年快結束,都要過年了,還沒正式動手,過程更是動搖過不止一次。
 

    比如說最開始,他想的是效仿李世民弄死李泰,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把李治也弄死,這樣他就成為唯一的嫡子了,到時他父皇應該跟他皇祖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