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狂魔 作品

第139章:想復仇的太上皇(6)【二合一】

    貞觀十年年初,準確來講是過年的時候,白聖才注意到,李淵這老東西的大安宮裡還有很多妃嬪,年紀最大的也不過才四十出頭,最小的則年方二九。
 

    但實際來講,早兩年前,他就已經有心無力了,她們基本算是在守活寡。
 

    所以年剛過完,白聖便特地下旨。
 

    大體內容就是,無兒無女的,如果想離開大安宮嫁人,他這邊給出一份嫁妝,有兒有女,且兒女已經成年,結婚嫁人的,如果願意,可以搬到兒子的王府或者女兒的公主府去住,不用留這。
 

    為了讓她們沒有後顧之憂,白聖在下完旨,並且通知了一下他兒子李世民之後,還順帶著跟後宮妃嬪們開誠佈公談了一個多時辰,表明自己是真心實意的為她們著想,所以才下的這道聖旨。
 

    最後甚至於很直白的說。
 

    自己就是年紀大了,想積點德。
 

    不過即便如此,也還是有二十幾個並不願離開,其中有的是無兒無女,但是孃家不靠譜,或者說她們並不信任自己孃家,所以寧願待在這守活寡。有的是兒女早夭,不想再嫁,也沒處去,還有些是兒女尚未成年,暫時並不著急。
 

    至於白聖的太上皇聖旨有沒有用
 

    當然有用了,他又不是在干預朝政大事,只是處理一下自己後宮的女人罷了,甭管現在彼此什麼處境,做皇帝的都沒道理,也沒資格插手他父皇后宮。
 

    隨著消息外傳,以及一些妃嬪搬出大安宮,前往自己兒子王府,或者女兒的公主府定居,幾乎滿朝都是稱讚聲。
 

    即便是李世民後宮裡那些妃嬪。
 

    也都紛紛稱太上皇聖明。
 

    很簡單的道理,她們同樣不想有兒有女,自己卻只能在後宮中孤獨終老。
 

    如果她們能僥倖活過當今聖上。
 

    自然還是希望晚年與兒女團聚。
 

    所以她們誇太上皇,實際上就是間接表明她們的態度以及想法,希望李世民未來也能學學太上皇,同樣這麼搞。
 

    除此外,那些與自己生母感情深厚的王爺公主們,顯然也很喜歡這結果。
 

    總體來講,算是皆大歡喜。
 

    可能也就李世民的情緒有點複雜。
 

    怎麼形容呢,就是他很討厭一些事情失控,比如這次這件事,就不在他的掌控中,相當於被太上皇以明謀逼著他必須跟進,不跟進的話,似乎連已經有些昏庸,能力也不行的太上皇都不如。
 

    這種不受控制的感覺。
 

    才是他情緒有些複雜的關鍵。
 

    因此又幾個月之後,白聖都已經教會不願意走的妃嬪打麻將,打牌九,並且沒事就跟她們在一起打牌消磨時間。
 

    李世民也沒有公開表明自己態度。
 

    只當沒先前那回事。
 

    估摸著應該不會在生前明確表示讓後宮妃嬪,去兒子王府或者女兒公主府養老,大概率會等到彌留之際,留下遺旨,或者將這事留給下一任皇帝施恩。
 

    畢竟他是皇帝,跟太上皇不同。
 

    總不能活得好好的,先遣散妃嬪。
 

    對此沒人敢有意見,畢竟後宮妃嬪自己顯然不可能有意見,真有意見,也不敢說出來,百官們無疑也不可能去插手皇帝的後宮,沒有皇后,或者沒有太子,他們可以為國本請求立後立太子。
 

    但涉及到妃嬪的事情。
 

    顯然還輪不到他們操心。
 

    因此這事,掀起一陣波瀾後,很快就逐漸淡去,也沒什麼人會專門提及。
 

    並在又幾個月後。
 

    便沒人關心這事了。
 

    因為長孫皇后突然病重,太醫院的太醫們,對此可謂束手無策,不管是李世民還是太子等人,又或者長孫無忌之類標準的太子黨勢力,都為此事焦心不已,除了真正關心長孫皇后的生死外。
 

    她的死活對整個朝政格局的影響。
 

    甚至於對未來的影響。
 

    才是很多人關心糾結的重點。
 

    比如說皇后一旦薨了,那麼皇帝有沒有可能再提拔一個新的皇后,新的皇后如果有孩子的話,那麼不就又多出了不少嫡子,足以與長孫皇后的兒女爭。
 

    同時皇后一死,太子背後的依仗也相當於斷了半壁江山,萬一有人吹枕頭風,說太子的壞話,可沒人再幫他了。
 

    至少後宮當中沒什麼人再幫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