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狂魔 作品

第137章:想復仇的太上皇(4)【二合一】

    回去的馬車上,年輕的李承乾終究還是沒忍住,剛上去,便立刻詢問道
 

    “母后,我們先前不說好了嗎”
 

    之前討論的時候,他們已經商量好如何勸說太上皇了,就按李泰提議的那套來,讓太上皇認識到自己其實並不是在修仙煉丹,而是單純搓藥丸,沒必要為了莫須有的事,平白擔上昏庸之名。
 

    還是送還丹爐,遣散道士為妙
 

    只要改成跟太醫一起搓藥丸,甭管是誰,都沒理由說三道四,議論譴責。
 

    “聽清楚你皇祖父怎麼說的了嗎
 

    他不但說一眼就看出我身體元氣大損,還說自己煉出了養元丹讓我吃,可見你皇祖父是真當自己修煉有成,不但能一眼洞徹別人身體好壞,病灶何在。
 

    還認為自己煉製出來的丹藥。
 

    有治病救人,養生延年之效。
 

    養元丹聽名字便可見,你皇祖父一直認為自己煉的是丹,而非藥丸。
 

    這時候再按原先計劃那樣去勸說的話,無疑在當場揭短,同時你皇祖父應該也不願意承認,他最看重臉面了。”
 

    在長孫皇后看來,太上皇剛剛的所作所為,無疑都在表明他對自己修仙煉丹的事相當認同,甚至覺得已經修煉有成,丹藥也確實有效果。再加上對方本來就不是什麼聽勸的人,所以她才會立刻更改原計劃,半句都不提勸誡之事。
 

    省得鬧出矛盾,平白惹來爭議。
 

    她敢勸李世民,那是因為他們兩人也算患難夫妻,彼此知根知底,而且李世民一直在立廣納群言的人設,只要他自己不想打破這個人設,那麼他就得多聽別人的諫言,同時也只要他不打破此人設,大臣乃至於妃嬪們便都敢勸誡。
 

    比如說妃嬪之一徐惠,就曾在李世民的晚年上書諫太宗息兵罷役疏。
 

    但太上皇顯然不是這人設,而且她作為晚輩去勸,再有理,一個孝壓下來也沒理了,同時怎麼看她都不覺得太上皇到了老糊塗的程度,他應該很清楚自己在幹什麼,這麼做可能是故意為之。
 

    比如表明自己很安生。
 

    或者藉此自汙,避免被他們忌憚。
 

    雖然不明白太上皇究竟是從哪覺得自己性命有危險,非得這麼做自汙,但修仙煉丹絕非字面意義上的修仙煉丹。
 

    有其他目的是肯定的。
 

    綜合這些情況,長孫皇后才最終放棄了勸誡,但後面那些想法不好明著跟兒子說,只能以照顧太上皇顏面結束。
 

    而皇家子女哪能有什麼蠢貨
 

    即便依舊有不明就裡的地方,李承乾也沒追問,只瞭然點頭,表示明白。
 

    李泰同樣沒有多問,只是擔心的表示,也不知皇祖父煉的丹藥究竟能不能吃,希望長孫皇后不要回去就吃,還是請太醫看看,或者先給其他人試一試。
 

    如果擔心皇祖父不滿的話,他也願意學習漢文帝為母親親嘗湯藥,試藥。
 

    長孫皇后是理所當然頗為感動。
 

    然後果斷拒絕。
 

    太上皇又不是真正實權在握的太上皇,現在是他們很容易就能知道太上皇在做些什麼,太上皇卻很難知道他們在做些什麼,根本沒必要非吃,或者非去驗驗有沒有毒,回頭直接說吃了就是。
 

    總不至於真能看出她吃沒吃吧。
 

    也就在閒聊的這會兒功夫,他們便到了分別的時候,李泰從馬車下來,回自己的王府,長孫皇后李承乾,以及未成年的幾個弟弟妹妹,則是直接進宮。
 

    規矩就是這麼個規矩,成年皇子中除了太子可以住在東宮,其他皇子都應該前往各自封地,李泰能留在長安城。
 

    已經算是格外開恩。
 

    以及李世民對他過於寵愛了。
 

    當然了,這麼個嚴苛的規矩,其實也未嘗沒有原身的鍋,原身當年對幾個孩子都挺寵愛,還想一碗水端平了,讓三個嫡子都住在太極宮裡,最後其中一個殺了另外兩個,別說把水給端平了。
 

    鍋都被砸了
 

    有這麼個血的教訓近在眼前,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文武百官,顯然都不希望再發生一次類似事件,所以皇子們剛一成年,就有官員開始催讓他們就封了。
 

    李泰純靠自己努力討好會說話,再加上長孫皇后的面子,才能留在長安。
 

    其餘皇子都是到了年齡就被打發。
 

    不過這時候,李承乾還沒讓李世民失望,再加上他始終牢記玄武門之變慘案,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重蹈覆轍,所以對李泰的寵愛還算剋制,沒過分到後來想要讓他搬進太極宮武德殿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