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若海 作品

第63章 父子談話任郡守 再聚部下引能臣(第2頁)

 劉虞搖著頭說道:

 “自武帝開始,我大漢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只有學堂才有資格開館授課,區區醫術,乃是小技,不登大雅之堂。開館一事完全沒有必要。”

 劉和見劉虞固執且迂腐,便想著再行勸告,可劉虞打斷劉和說道:

 “可惜代郡太守傅睿一生正直,竟死於黑山黃巾賊寇之手,代郡無太守,那公孫瓚必會來爭搶代郡,可是如何是好。”

 劉和皺著眉頭說道:

 “各州郡太守之職,不是朝廷任命的嗎,那公孫瓚又怎能去搶奪?”

 劉虞搖著頭說道:

 “現在天下大亂,各地通信不暢,朝廷政令不達,故各地官員認免極其混亂,除少數州郡外,大多數州牧都是自行認免,假節而已。”

 劉和聽著,連連皺眉,若是如此,那公孫瓚一定會來搶奪代郡的控制權的。

 劉虞看著劉和說道:

 “你我父子情深,如今你得勝歸來,本應在家休息養傷。但代郡危急,為父想上表你為代郡太守,吾兒意下如何?”

 表自己為代郡太守?

 劉和正尋思周倉、裴元紹、卞喜及數百黃巾降卒的安置問題,以及代郡的屯田計劃等等。

 若是自己做了代郡太守,便可將降卒變為郡卒,而屯田計劃也可以順理成章的進行了。

 劉和想到這裡,連忙點頭:

 “孩兒願為父親分憂,治理好代郡,為代郡百姓謀求福祉。”

 劉虞滿意的點頭:

 “恩,不愧是我劉虞的兒子,你去代郡後,多徵召郡中大族,便可穩定代郡。”

 徵召郡中大族?劉和想起當城縣令趙景,那個腐敗的食膏之吏,便一陣搖頭。

 “父親,大漢如今的混亂,很大的原因來自腐敗官吏與郡中大族勾結,舉薦的官員大多昏庸且貪婪,瘋狂壓榨斂財,致使底層民不聊生,不得不舉旗造反。孩兒想發佈求賢令,不論出身大族、寒門、還是百姓,只要有能力、高品行之人,便可為官,請父親大人同意。”

 劉虞又是一皺眉:

 “大漢四百年國祚間,官員選拔均為察舉制,由各地郡國舉孝廉為官。汝若廢除此等方式,發佈求賢令,恐怖各地的大族均不會容你。”

 劉和想了想說道:

 “孩兒不是廢除察舉制,而是察舉制與求賢令並行,畢竟世家大族中才德具備之人不少。但不管世族還是寒門百姓,所有人員要一一考察,德行過關後才可為官。官者,民之父母也,若不思為民而官,那便不能做好官吏,孩兒此舉也是為了百姓,為了大漢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