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世間豈獨英雄能長歌(第2頁)

  龍礁騎坐在戰馬之上,只是揭下頭盔,扣在胸前,低頭以為遵命。

  偌大的同央城,城樓之上無聲,城樓之下也無聲。

  只有風吹戰旗!

  “此戰,齊國最精銳的逐風軍,死傷數萬之眾,這是你們的勳績。歷史會記住你們,夏國會記住你們……而這只是開始!”

  姒驕抬高了音量:“敵我都是血肉之軀,都會受傷,都會死!齊國每一個士卒,每一塊道元石,都要跨萬里而來。但咱們,腳下就是國土,出門就是戰場,背後就是家鄉。億兆子民,填他百萬之師,何有懸念!便是肩挑手提,便是牙咬爪撕,將士們,咱們定能逐走齊賊,光復奉節!”

  “逐走齊賊,光復奉節!!!”

  士卒們激動地怒吼起來!

  此怒聲遍傳全城,激起一波一波的聲浪。

  嘭!嘭!嘭!

  城中駐紮著神武軍的軍營,也擂響了戰鼓,一時煊天。

  “將士們!”姒驕伸手一按,撫平了潮湧,道:“且去休息吧,護國大陣已開,同央城固若金湯,大家可以安枕了!”

  龍礁這才掉轉馬頭,引軍自去營地。

  姒驕望著鎮國軍軍伍遠去,才回過身來,對著城門樓上的文武勳臣道:“護國大陣既然開了,就不要關。我大夏勵精圖治三十二年,國庫充盈,元石有的是。卻不知齊賊勞師遠征,這百萬大軍,能夠鏖戰多久!”

  奚孟府立在偏離人群的一角,遠眺齊軍,出奇的沉默。

  大戰之中,護國大陣一經全效率開啟,便無再隨意關上的道理。

  尤其現在齊軍全面入侵,兵發多路,夏國更沒有關閉護國大陣的資格了。

  當然,“不要關”,和“不能關”,的確是會切實影響到士氣的措辭。

  雖然在此的都是夏國高層,心裡透亮的人物,武王還是很注意說話……何至於注意這些細節呢?

  城樓上的岷王一直沒有說話。

  武王還在說些什麼,大約是接下來的佈防,哪幾府需得重點防禦,齊軍有哪幾個角色得著重關注……

  聽著聽著,奚孟府的視線卻越飄越遠了……

  ……

  ……

  同央城外,齊軍的營地已經正式搭建起來。

  矮牆鹿角,箭塔大弩……一個個軍用陣盤,撐起臨時性的大陣防禦。

  軍帳綿延,幾如江陰平原上的又一城。

  當然,這臨時搭建的軍營,哪怕看起來再有規模,防禦也不能跟同央城比。

  但齊軍根本不懼野戰,倒是巴不得夏軍出城襲營呢。

  夜晚已經來臨了,巨大的懸明燈,照得這裡有如白晝。

  仍然凍住的漣江東岸,也紮起了營盤。

  攻破了劍鋒山的秋殺軍和剛剛結束慘烈大戰的逐風軍,都在漣江東岸,與春死軍隔著冰江守望。

  戰場早就打掃完了。

  一車一車的齊軍屍體,被運回了東岸。

  由軍中文書一一確認了身份,記錄了勳績——實在血肉模糊認不出來的,各都各隊對照一下缺額士卒,也就能有個認知了。

  此時此刻,漣江東岸被清理出了很大一片空地。

  戰場上收攏的、所有齊軍的屍體,都被堆積在這裡。

  攻劍鋒山的時候,不是沒有死人。三日叫奉節府全境易幟,也賠了不少袍澤性命。

  但都不及今日死的多。

  三萬多具屍體堆在一起,是什麼情景?

  就是一座沉默的山!

  是血肉之軀,可也是泥土山石。

  他們是大齊帝國的大刀長矛,也是大齊帝國的高牆厚盾,這個帝國之所以能夠成就偉大、保有榮耀,是因為他們,奉獻了自己。

  他們把自己的血肉,鋪成了厚實的地基,而後才有萬丈高樓拔地起。

  李正言全身著甲,他的身後是逐風軍一眾正將、副將、都統……

  包括李鳳堯,包括李龍川,全都表情沉肅。

  還活著的逐風軍將士,在這屍堆之外,沉默地圍了很多圈。

  人群讓開了一條道路。

  在晏平的陪同下,曹皆披甲而來。

  那條道路,又慢慢合攏。

  這位主導伐夏之戰的三軍統帥,步子很有力,而很慢。

  他走到了李正言旁邊,停下腳步,對著這一座齊軍將士堆積成的山,深深鞠了一躬。代表著整個伐夏軍府的意志,不會忘記這些將士的犧牲。

  時間到了……

  李正言抬起手掌,往前輕輕一推,如告別一般。

  屍山上燃起了烈焰,而他卻扭過頭去,看向了遠處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