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絃的二胡 作品

第56章 殺神降臨(第2頁)

 忽然,一條腿邁了進來,黑褲白袍。

 來人沒有表情,不過不怒自威,一身類似素縞的白袍,長相端正,留有短鬚。他的雙眼細細長長,嘴唇唇線明顯。

 他是有特點的。特點就在於腦袋頂上那個標誌性的,有些傾斜的髮髻。

 我是一個歷史劇迷。曾經在當年還稱之為司法考試的備考期間,追劇《大秦帝國:裂變》,每每到凌晨三四點,極為痴迷。

 這模樣讓我一下子就聯想到了秦始皇陵裡那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兵馬俑坑中一個個威嚴肅穆的秦俑。

 常遇春、項羽、冉閔三人生前也算是桀驁不馴的“魔頭”。這三個團級幹部都如此恭順,再結合來人的相貌,我腦中即刻就出現了一個名字——陰兵第二師長白起。

 和這位殺神相比,前三位手中流過的鮮血,無非是小江小河,和白起的滔滔大江絕對不在一個等級。

 戰國末期,當年的生產力,坑殺一個諸侯國四十萬丁壯。這什麼概念?相當於把當時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所有適齡男性全部殺光。當然這個適齡不僅僅包括男青年,中年,中老年,少年都在此列。畢竟當時的舉國戰爭光憑藉青年是根本不夠的。

 這個數據放在當今,怎麼說也得翻十倍吧。

 項羽那種坑殺統一秦朝的兵卒,先別說這數目在當時秦朝人口的佔比,光論人數和白起的刀下亡魂來說,也是小巫見大巫。

 誰是大包圍大殲滅戰的鼻祖?白起之前沒有,之後也是將近兩千年之後了。

 這四位第二師的將領,如果論殺人的級別,可以分為三等。

 常遇春和項羽是第三等。他們的殺人純屬是仇恨,或者說是性格中的弒殺導致的。為了殺人而殺人,當然也可能是在殺人中為了獲得快感。這些殺伐的行為,即便他們最終不算是反面人物,但多少也是一個汙點,這輩子洗不清了。何況殺完人,毫無悔意,可以說確實冷血。

 第二等,冉閔。冉閔的殺人也是出於仇恨,但多少也是迫於當時形勢,為了延續種群,為了生存。這樣的殺人有那麼一絲政治目的,不算是為了殺人而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