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不負仁義(第2頁)

 動員之後,劉備看向了一直沒有怎麼說話的諸葛亮,鄭重的將自己的漢王印信交託給他:

 “孔明,孤自知此時有些魯莽,但仁義於我,重於泰山,備寧失天下,不願背仁。”

 說完,之前還是乾綱獨斷的劉備,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以一勢之主的身份朝著諸葛亮行了大禮參拜。

 “此戰兇險,主公切勿大意,這大漢根基,只要亮一息尚存,定等主公凱旋。”

 諸葛亮見狀,並沒有在提出自己的意見,同樣是鄭重一禮,卻給出了他自己的承諾。

 承三顧之恩,一諾定竭忠悃,這就是諸葛亮,這就是那個諸葛孔明。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劉備如此抉擇背後帶來的危機,勵精圖治兩年,百廢待興,三萬精銳已經是如今漢國全部的精銳,大軍一走,別說如今的成都,就是漢國此時兩座大城加上十餘小城加起來也湊不出五千精兵。

 諸葛亮幾乎可以斷言,劉備一旦離開,敵人後續的手段就絕對沒有那麼簡單,主公有他的戰場,而諸葛亮已經準備開始他自己的戰場了。

 當劉備離開之後,一直盤旋在成都上方的紅色鯉魚也一個撲騰,躍入四周的水中消失不見,就如同被分割了大部分的漢勢力國運一般。

 可就在此時,那一向平靜無波的澄澈水流卻宛如被激活,一聲龍吟響徹,無數水流匯聚成一條透明的真龍,其由水流組成的龍身並不完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重新化水,可這一條真龍卻毫不在意,翱翔在成都上方,好似宣示著主權一般。

 “好一個一體雙國運,沒想到諸葛一棋手竟然真的找到了一條可以掌控國運的辦法。”

 “有了君主的絕對信任,再加上歷史事件、命言事件的加持,諸葛亮竟然在劉備帶走大部分國運之後,依舊可以靠他自己撐起如今小小漢國的國運。”

 “確實精彩,可惜,拿破崙的計策可不止如此,那可是陽謀,無論劉備如何選擇,都是絕殺之擊。”

 “也許吧,但正如剛剛劉備不靠棋手的幫助,在最後出兵之時,輕描淡寫的擊潰了獨之道境幻化,接下來的對局又如何可以確定呢?”

 “你們確定那是劉備擊潰了道境幻化,而是不從始至終獨之道境幻化根本被劉備玩弄於股掌之間?”

 “看,得到劉備精銳盡出的消息後,討公孫的聯軍搖身一變再度變成了討劉聯軍,而且這一次加入的勢力更多,足有八個,兵力更是達到了近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