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豬 作品

第490章 承擔責任

等待聖旨答覆其間,呂建沒有離開登萊。他有充足的理由堅信,自己的目的一定會達到,也就沒有來回的跑。渡海往來,對呂建來說,那是一件絕對痛苦的事情。

 這其間,他只做兩件事,陪著袁可立喝酒,商討以後發展的問題。然後跟著袁可立,視察水師,挑選戰艦水兵。

 袁可立的條件是:“我向皇上上了奏摺,估計著皇上是能同意的,但,我可以給你水兵以及戰艦,但你要肩負起,調到你麾下的這支戰艦的所有開銷費用。”

 養水師比養陸軍更費錢。而在大明整個財政極其緊張的狀況下,朝廷幾乎不給袁可立一點的軍費。都是這位一心為國的老人,在四方籌措,苦苦支撐。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在整個大明都在海禁的時候,唯獨袁可立這裡,卻堅決不執行海禁政策。

 原因有二,一,他要支持東江鎮的毛帥,讓同樣被嚴重封鎖的東江鎮,能夠在對外海貿上,收取一些沿途商船的稅賦,來補貼他那窮困潦倒的家底。

 第二就是為了自己籌措軍費。

 也正是這個政策,讓他養起了兩萬陸軍,五萬水師,有戰艦大小三千條,實現了他封鎖後金,協防朝鮮,保護山東海岸的艱鉅任務。

 而且就是這艱鉅的任務,才讓朝廷也不得不捏著鼻子,對他的不執行海禁政策,睜眼閉眼。

 當初執行海禁政策的時候,為了走私,江南的許多走私船隊,都繞行黃海,獲取袁可立正式認可。這給袁可立和毛文龍,帶來了充足的稅收收入和認證費用。同時也讓袁可立能夠將山東特產,販賣到國外去,又賺了一筆銀子。

 結果呂建開海了,江南的團隊再也不必海面風浪少的時候,繞行黃海了。這一下,就讓袁可立的經費變得緊張起來。

 而為了養這一支軍隊,袁可立開始向朝廷伸手。

 怎奈朝廷已經習慣了他自己養兵,就是一句依照慣例。就理所當然的拒絕了對他的軍餉開銷。

 現在袁可立的水陸兩軍,在軍費上,已經捉襟見肘。將士們已經半飢半飽,再這麼下去不出幾年,這水陸兩軍就要廢了。

 所以袁可立在呂建借兵的時候,內心是非常歡迎的。因為呂建會給他分擔一半的壓力,現在才有這樣一說。

 “同時,如果皇上允許我派艦隊給你,那就等於實際那艦隊是你的了,所以你要對每一隻戰艦,給我付相應的打造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