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門閥當誅

劉備見阿斗腫著眼袋,額頭似有青筋跳動,知他沒休息好,心裡嘀咕:

 “昨日我還讓他好生準備,怎麼弄得如此沒有精神。難道是因為章臺領回來的女子之故?”

 臺下,法正等人見阿斗不說話,不知何故,不願世子出醜,連忙起身發言,將話題繼續了下去。

 眾文武對阿斗的評價,立刻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一種是今日第一次見世子的人,認為阿斗如傳聞中一樣蠢笨,無力參與朝政。

 另一種則是法正、楊儀、趙雲幾人,認為他睿智,將來會是明主。

 臺下人都在觀察阿斗,阿斗也在觀察臺下人。

 漢興殿內文武分左右而坐,各有三列,百餘人。

 其中,分四個派別,其一是劉備集團的元老派,以趙雲、簡雍為代表。這是劉備最信任的派系,早期就跟隨劉備東奔西跑、顛沛流離,不離不棄。

 其二是劉備後來招攬的荊州派,以諸葛亮、黃忠、蔣琬為代表。這個派系文武均衡,人才眾多,忠心耿耿,是劉備集團的核心力量。

 其三是東州派,以法正、李嚴、許靖為代表,這是劉焉劉璋父子入蜀時帶到益州的班底,掌控“東州兵”,有較強的軍事力量,之前全面壓制益州派,目前屬於益州行政體系的中層。

 最後是益州派,以黃權、李恢、譙周為代表,他們是益州本土豪族,長期被劉璋、劉備打壓的對象,但是強龍不壓地頭蛇,沒有人敢輕視他們的力量。

 之所以四派都擠在朝堂,是因為劉備掌控荊州五郡和益州,又新拿下漢中,地盤急劇擴大。

 張飛、關羽、劉封等嫡系都派到各地鎮守一方,自己沒有更多的人手填充到各個地方和部門。

 雖然不能完全信任東洲派和益州派,但實在是人才有限,只好選用各派系的人相互制衡,才能保證政權運轉。

 這也導致利益上的矛盾,目前的表現形勢,便是朝堂上的爭吵。

 這會,出身武陽郡世家的楊洪,就在據理力爭的呵斥李嚴:

 “蜀郡已有都江堰保證水利,今年的財力人力,理應撥付給武陽郡整治河道,開拓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