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辯白



                但李有康看著竟是一點兒都不慌亂。

    當初李慕慕隨顧家離開安平鎮,李有康留了下來。

    李有康送李慕慕離開之時,李慕慕便提醒過他,李父李母不會這麼算了的。

    當初李慕慕在,以見官威脅,李父李母不敢繼續。

    但李慕慕走了,李有康又長年在李家受欺壓。

    他不吭不響的被欺負慣了,李父李母也習慣了壓榨李有康,而且總能壓榨成功,李有康從不反抗。

    所以李慕慕擔心她走後,李父李母只要一聽到李慕慕離開的風聲,便會立即去找李有康的麻煩。

    所以李慕慕提醒李有康,李父李母若是去,可以給他們兩個選擇,要麼去見官。

    顧家小吃並不是李有康的,李父李母要不得。

    而且李有康之前一直有給李父李母錢,也不能說他不孝順父母。

    第二種,便是給他們每月一兩銀子。

    李有康當了掌櫃,掙得更多了,一兩銀子拿出來,能讓李父李母非常高興,但不會對李有康有什麼影響。

    若李父李母答應,那麼李有康每次給李父李母銀子的時候,都要記錄在冊。

    並且讓他們每次都要按了手印才能拿走銀子。

    這便是李有康在外辛苦做活,給家用的證據。

    因此,現在李有康證據在手,一點兒都不慌,並且說道:“不孝的罪名,在大熙非常重。是可以將我下獄的。”

    李父李母以為李有康是怕了,登時得意起來。

    李有康接著說:“不若爹孃直接告到衙門吧。”

    “讓知縣大人來評判。”李有康朝一旁拱拱手,“我問心無愧,不懼到衙門對峙。”

    眾人見李有康這樣硬氣的態度,不由又有些變了主意。

    李有康這表現,又不像是有問題的樣子。

    李有康便又對圍觀眾人道:“各位若是有空,也可到衙門一觀,到時便知我到底是好是壞。”

    “我作為顧家小吃的掌櫃,萬不能讓客人因我的人品而不再光顧顧家小吃。”李有康道,“李某的人品,不敢說極好,卻也是不敢有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