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血豐年 作品

第二十六章 三元天下有,六元世間無(第3頁)

  說到最後,文判官甚至都找不出好的形容。

  “過於出格?不像是區區狀元該有的。”

  永寧城隍倒是補充了一下。

  “正是,這位狀元公如今年不滿十四歲,下官生前十四歲之時,還在琢磨給愛慕之人寫一首定情詩呢!”

  談起此事,文判官臉上露出苦笑,同樣的年齡,跟這位狀元公一比,不,這根本就沒有比較的必要。

  “哈哈哈,少年慕艾,人之常情。而這位狀元公,自然不能以我的見識而揣測,其人不可以常理視之。”

  “還請大人賜教!”

  文判官恭敬請教,他實在是好奇得不行,而城隍大人明顯是知道些什麼。

  “你以為,今年恩科的狀元公是靠主考官的賞識,靠著當今的恩寵,這才拿下了六元及第的殊榮?”

  永寧城隍突然詢問道。

  “難道不是嗎?”

  文判官有些不解的問道。

  科舉乃是大晉自民間篩選人才的重要手段,科舉的前三關,縣試,府試,院試,若是專心於功課,用心苦讀,根基紮實,十有八九都能過。

  可是從鄉試開始就不一樣了,過了鄉試就是舉人,可以當官了,因為是朝廷選官,所以,還會考察治國能力,而這其中可就有太多說道了。

  因此,腦子靈活的考生到了這一關,往往會發動人脈,花費金錢,去打聽主考官的政見,平素的言語,喜好,甚至是近段時間上奏的奏章。

  科舉的最後一關,殿試,就更不用說了,到了這一關,最差的也能混一個同進士,而關鍵則是考生的排名。

  而這排名,名義上可由皇帝一人而決,當然,皇帝也不會這麼閒,基本關注一甲排名,因此能否得到聖心眷顧,就非常重要了。

  文章寫的好不好,在這時候都顯得不是特別重要,若有相貌俊逸者,縱然文采稍遜,也可被皇帝劃入一甲之中,反之,因為貌醜而被皇帝踢出一甲,古曾有之。

  總而言之,科舉後三關能否拿到第一,其文才並不是決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