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授人以漁


  好嘛,原來是想讓咱出兵雲貴啊!

  一聽這話,朱慈烜頓時臉色一沉。

  仔細聽聽,李勤他們說的,簡直就是胡扯!

  朱慈烜在雲貴可不是沒有情報的,此時的雲貴百姓那可是真的心向大順,還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明?

  扯淡!

  李自成進雲貴後,幾十萬大軍來回拉據,雲貴上下的土司平定後,雲貴的田土數量增多。

  再加上李自成還進行了均田!

  給當地百姓們平均了田地。

  除掉府兵階級,民間百姓的人均土地在好幾畝呢。

  而且,還解決了當地苦漢子們的娶妻難問題!

  最重要的是,大順收的賦稅還不高——真的不高啊,一畝地一年才收二斗的賦稅!

  跟大明這邊的賦稅差不多——大明這邊現在的賦稅劃分是上田三鬥,中田一斗半,下田一斗。

  但是,明朝這邊的賦稅是按季收的!

  一季莊稼收一回,而大順則是包年!

  除此之外。

  對於,明朝境內的小老百姓,有田地的自耕農並不多,而且還都侷限在陝西浙江淮河兩岸及中原北直,以及湖廣。

  這些地方,因為戰亂或者其他因素,朱慈烜給一些百姓進行了分田,從而出現了一部分自耕農!

  而這裡面所佔的人口,在大明朝卻並不算多——也就是三四千萬人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這些個佔絕大多數沒有享受均田成果的普通百姓們來說。

  他們的日子,還真比不上均過田的大順百姓。

  嗯,大順那邊至少,一人分了幾畝地,甭管是梯田還是山裡面的破地,好歹有了田地不是。

  而且大順的府兵也不可能自己種地啊——他們也得種的過來。

  這就導致,雲貴百姓們還能夠佃一些大順好漢們的土地種。

  一人幾畝地的人均耕地面積,賦稅又不高,再加上出身農民,經歷過陝西農民起義的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者,都不是太黑心的主。(主要是有緬甸等殖民地可以壓迫,用不著欺負雲貴的漢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雲貴的老百姓的日子,還能差的了?

  可以說,對於雲貴的老百姓而言,日子過的比在大明朝治下要滋潤的多了——大明治下的時候,一有沐家,二有地主,三有貪官汙吏,四有土司蠻夷。這四座大山,壓的是雲貴的小民喘不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