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施以恩義


  李定國麾下,就因此而組建起來了一支規模浩大的鐵騎!

  三千個胯印度蒙古馬,身穿著鎖子甲,頭戴著鐵盔,身後還披著藍布披風,手裡提溜著馬槍的大順鐵騎,沿著道路緩緩的走過,這壓迫感,可真不是一般的強啊!

  而且,不只是壓迫力強。

  這三千騎兵的戰鬥力,也非常的強。

  如果放在歷史上,崇禎十七年時與八旗兵的交戰當中。

  這三千精騎,能在堂堂之陣裡面,輕輕鬆鬆的擊敗同行數量的八旗兵!

  因為這三千騎兵,完全就是按照西式龍騎兵,還有東方傳統騎兵方法,培養出來的。

  再加上大順好漢們,在西南勵精圖治幾年的光景,自上而下不敢懈怠,努力上進。

  這些騎兵本身們,打熬出來的武藝,練就的本領,也不比八旗韃子差了!

  這支騎兵集體了東方傳統騎兵的優點,能夠幹許多雜活的同時,又借鑑了西式龍騎兵的優點,備上了火銃,還學會了牆式衝鋒,而且擁有著比蒙古馬優良的多的“印度蒙古馬”。

  滿洲韃子拍馬也趕不上。

  就連朱慈烜建立的大明騎兵,如果不是因為裝備的優勢的話,也比不上這支精銳大順騎兵——大明騎兵是反動派軍隊啊,哪比的上大順這樣的革命隊伍?

  無論是人心士氣都比不上!

  一個是拿錢拿工資幹活的,一個是大順股份有限公司裡面的股東。

  再加上朱慈烜的大明騎兵,本質上就是一種,花最少的錢,組建出來最具有性價比的軍隊,追求的就是量大管飽,而大順的騎兵卻是走的卻是不計成本的精品路線。

  比不上也是正常。

  可惜,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大順的地盤,限制了這支組建出來的精騎的發揮,李定國的地盤,集中在貴州,在貴州的近兩年時間裡面,他幾乎實地考察過當地的山山水水,在那密林裡面圍剿過土司苗人,也曾在那山溝險澗之間,與明軍進行過交鋒。

  除了貴州,桂西,川南,雲南,李定國也都去過,這些地方給他的印象就是——地形複雜,北地的騎兵根本施展不開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