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勳衛軍,有近無退!


  營養條件這麼好,再仔細一操練,那想不精銳都難!

  更何況,他們的裝備也好的很!

  鐵甲不說了,這都是必備的,實用性與藝術性兼顧,馬也不說了,也不是那些個草原上販來的蒙古馬。

  大明現在不是跟歐羅巴的奸商們通商了嘛,可奈何咱大明地大物博,無所不有,幾乎不可能從外國進口東西,唯一缺的可能就是糧食了。

  所以,在剛開始通商的時候,這些空船來的商人們,往往都會在南洋,或者是印度,裝上些個大米,然後運到大明的港口來賺錢。

  不過後來,他們除了要繳納的米穀稅這一小部分的糧食外,就不再往船上裝糧食了。

  他們裝的不是別的,是戰馬!

  糧食這玩意的利潤真心低啊——一船糧運到港口,按五百噸載重來算同,撐死也就是幾千兩銀子,就這,還得扣除買糧時的銀子,也就是賺個辛苦錢,而這年頭跑遠洋貿易,那是暴利啊,誰跑這麼遠,就賺個辛苦錢?

  原先沒找到商品的情況下,他們往空船上裝上糧食,也就罷了,可如今他們找到了一種盈利更高的戰馬了,誰還運糧啊!

  大明這邊,還是比較鍾情於西洋的大洋馬的。

  因為蒙古馬,除了耐力好,吃的差外,成本低廉外。

  真心不太適合當戰馬。

  別的不說,就連宋元的時候,蒙古馬也不是騎兵的首先——河曲馬才是。

  蒙古馬個子太小了!

  重騎士連人帶裝備,幾百斤的重量,由蒙古馬來馱著,想跑的快都難啊!

  而騎兵上戰場,跑不快的話,那劣勢可就大了!

  所以,進口大洋馬,是勢在必行滴!

  就連崇禎的御馬監裡面,都進口了一千多匹大洋馬,而且還多是母馬,僅有的幾隻公馬,還是用來配種的……

  不過崇禎沒捨得給手下的騎兵換裝大洋馬——太貴了啊。

  一匹西洋的大洋馬,哪怕是從印度那邊,買來的馬瓦里馬。

  那一匹也得三四百兩銀子,更甭提從奧斯曼,或是歐洲購來的大洋馬了!

  崇禎不捨得,但不代表勳貴子弟們不捨得啊。

  他們幾乎人人,都是騎著比蒙古馬高了一頭的高頭大馬,顯得是威風凜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