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南北榜的真相


                 尚書房!

  朱雄英一人獨自坐在御階上,地上擺放著散亂的考生試卷,自從南北榜案發生後,他一直在時刻關注此事。

  本以為隨著押題之事而真相大白,但細細琢磨又感覺不對味。

  即使有不少考生押對題,也不見得其他考生的試卷答得的不好啊,這個世上絕對不會缺大才,押題絕不是南北榜事件發生的最主要原因。

  這事沒這麼簡單,真相還要自己去發掘,尋找,朱雄英能做的只有細查所有試卷,從中發現端倪。

  還是那句話,就當前的大明朝來講,北方的文風和讀書人的數量確實不如南方,可要說一個都沒考上,這絕對不可能。

  朱雄英手裡拿著狀元陳安的試卷,看了一遍又一遍,確實挑不出毛病,特別是策論,答得幾乎堪稱完美,他這個狀元拿的實至名歸。

  陳安是個已經年過半百的老頭子,他是閩中鼎鼎有名的十大才子之一,聲名在外,說句難聽的,黃土都埋到脖子了,不至於科場舞弊,名聲不保,而且他也不是桐廬書院出身,錦衣衛也審問了,押題之事應該和他沒有關係。

  這老頭是靠真才實學考上來的。

  “把北方學子的名錄給朕拿來!”

  “遵命!”

  樸不了邁著小步,快速來到御案上,小心的翻找,隨後拿著紅色的小本跪在朱雄英面前,掃了一眼看著上面的名錄,發現了一個熟悉的人名。

  朱雄英用手指點點了名字,說道:“把這個齊魯武城士子韓克忠的試卷給朕找出來!”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考生的試卷,如今全部散落在地上,樸不了跪在地上,一張又一張的尋找。

  “萬歲,找到了!”

  朱雄英左手拿著韓克忠的試卷,右手拿著陳安的試卷,只是掃了一眼,不看內容,只看試卷的字體和結構美感,韓克忠就要遜色陳安不少,這是客觀是事實,沒的說。

  不過,字寫的再好,卻沒什麼用,還要看策問的回答,朝廷要的是治國良才,不是書法家。

  陳安的試卷,他已經看過好幾遍了,接下來要細細研讀北方士子韓克忠的試卷,看看他的水平。

  其實,這些考生的試卷早已被閱卷官用紅筆批註過了,上面有不少紅圈和評語,有的是精彩的點評,有的是錯誤的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