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農耕大典


                 立春後,天氣回暖,百姓也要開始農耕。

  而皇家自然也不例外,老爺子出身貧寒,深知農民生活的艱辛和農業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大明開國的第二年,即下令在應天府皇城西南,仿唐宋時期的規制,建造了先農壇,並首次確定皇家耤田的面積為一畝三分地。

  祭祀農神,是古代農業文明變遷的產物,並逐漸發展成為國家的重要典禮。

  老爺子是最喜歡種地的皇帝,他已經把種地當成一種本分,雖然當了三十年的皇帝,但骨子裡始終把自己當成鳳陽縣太平鄉孤莊村的農民。

  朱雄英即位後還沒有舉行過農耕大典,去年因為忙於計劃新政而耽誤,今年無論如何都要舉行。

  經過司天監的推演,立春後的第六日就是吉日,最終禮部定下,永興二年二月十日辰時一刻正式舉行農耕大典。

  所謂的農耕大典,過程極為複雜,除了祭祀農神之外,皇帝還要長篇大論的講耕,之後就是親身躬耕,右手扶耒,左手執鞭,在大臣的協助下,開始行耕耤禮。

  朝廷的重要官員緊隨其後,負責播種。

  皇帝親身躬耕既是為官員重農務本作出了示範,也為天下百姓辛勤耕耘樹立了榜樣。

  可這次農耕大典,朱雄英卻不打算這麼搞,所謂的講耕,就是皇帝本人和禮官給百姓講解種地的重要性,如何去種地等等!

  朱雄英認為這純粹就他媽的是扯淡!

  百姓以種地為生,他們每天都與土地打交道,面朝黃土背朝天,烈日炎炎,形體憔悴,日出日落,為的就是來年有個好收成,沒有人比他們更知道糧食的珍貴和土地的重要。

  一群讀書寫字,整天之乎者也的士大夫大言不慚的去教百姓種地,真是無言以對,這也不知道是哪個人才定的禮法。

  像這樣狗屁不是的禮法規矩就該廢除,朱雄英這個皇帝是實在沒臉去教百姓種地。

  六日後,農耕大典正式舉行,參加大典的除了朝中的官員,還有附近的百姓,全都可以前來山川壇觀看皇帝親身農耕。

  禮部尚書王鈍一番演講後,朱雄英穿著常服從農壇東門進入,開始祭祀農神。

  至於講耕環節,皇帝不講,禮部也不講,直接省略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