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永興劍


                 隨後,朱雄英十分親切的與這些老軍匠交談。

  他們投身軍旅大半輩子,家人咱都沒了,即便回鄉也是舉目無親,軍營就是他們的家。

  如今他們年紀大了,也都是殘疾之身,自然不能繼續留在軍中,按照軍制,年過五十歲或者傷殘士兵可提前退役,由子孫世襲官職,無子孫者由朝廷贍養終身。

  可有些士兵不願意離開軍營,但又無法作戰,朝廷就把他們編為軍匠,仍然保留軍籍,不過是放在後勤當差。

  這些人原本都是工部軍監局的人,後來被編入科技院,他們的任務也不重,主要就做些燒製木炭,測試武器的輕鬆工作。

  力氣活和精細活有專業的工匠去做。

  隨後,朱雄英在老胡的帶領下來到軍監局,也就是打造火器部件的作坊,這地方管控的極為嚴格,門口都有士兵把守。

  走進大門,一股熱氣撲面而來,裡面到處響著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地上則是擺放整齊的火器部件,整個作坊猶如重工業車間。

  朱雄英隨手拿起一根火銃管子端詳起來,問道:“這樣的筒銃可以用多長時間?”

  “大概發射三百到五百次彈丸就會報廢,也有炸鏜的情況發生!”

  老胡又補充道:“不過,隨著工匠製作手藝的成熟,火器的質量也越來越好!”

  朱雄英點點頭,又問道:“一名手藝成熟的工匠多久可以打造出一支洪武銃?”

  老胡坦然道:“不敢隱瞞陛下,一支完整的洪武銃是由多名工匠合力製作完成,有人專門打造銃管,有人專門打造銃身,還有造束鐵,引線等,如果攤到個人,一名成熟的工匠大概一個月才能製作出一把洪武銃!”

  打造火器是技術活也是精細活,不似冷兵器那般簡單,一個人能在一個月之內打造出一把成品就已經很不錯了。

  明朝沒有工業批量生產,更沒有車床,所有的部件都需要人工一點點的細細打磨。

  洪武銃的造價太高,技術也很複雜,註定不會大量打造和使用,明軍士兵用的最多的火器還是三眼神銃,一種結合遠攻和近戰為一體的神器。

  即便是製作粗糙,工藝簡單的三眼神銃,明軍的裝備率也只有三成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