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治世能臣


                 由韓宜可擔任朱文珏的老師之事就此定下。

  可朱雄英突然話鋒一轉,說道:“韓卿,不瞞你說,太子現在才剛滿五歲,按照習俗,六歲孩童開始啟蒙,八歲才入學,朕覺得現在就讓他學習未免有些早了!”

  韓宜可立馬勸道:“陛下,太子是國家之儲君,朝廷之棟樑,自然是越早讀書越好,不可與尋常孩童相比,請陛下三思!”

  “朕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朱雄英擺擺手,示意他坐下,繼續說道:“韓卿,朕說這些沒別的意思,相比較教導太子讀書,朕其實想讓你去做一件更大的事情!”

  韓宜可突然一愣,他有些不明白皇帝的意思,剛才還說讓他去教導太子讀書,現在又說去做其他大事,有什麼事是比培養儲君還重要,隨即問道:“請陛下明示!”

  朱雄英喝了口茶水,緩緩說道:“韓卿是朕信任的臣子,朕就不繞那些彎子了,朕自登基後一心推行新政,南方以江南之地為主,而北方自然就是山東,朕想讓韓卿去山東,推行士紳納糧的新政!”

  沒等韓宜可表態,朱雄英繼續說道:“朕知道,讀書人取得功名之後會免除賦稅和徭役,這是歷朝歷代王朝賜予讀書人的恩典,從來都沒有變過,朕這樣做等於得罪了天下的士紳……”

  “可韓卿想過沒有,咱們大明朝如今是蒸蒸日上,百姓日子好過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讀書,將來考取功名,這也就意味著士紳的人數會越來越多!”

  “士紳不納糧,名下的土地也不用交稅,他們的家人,甚至包括家裡的丫鬟僕人同樣也是如此,他們的稅就會加在百姓身上,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國庫空虛,士紳越來越富,百姓越來越窮,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天下財富盡歸士紳,朝廷拿不出軍費,軍備就會荒廢,百姓交不起稅,淪為流民,吃不上飯,就要造反,如果再有外敵入侵,到時候大明各地一定會餓殍遍地,四處狼煙,亡國也在頃刻之間!”

  朱雄英絕對沒有危言聳聽,明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並非來自關外,而是內亂,導致內亂的根源就是土地兼併。

  與其說大明亡於流寇,倒不如說亡於文官士紳更為準確。

  朱雄英接手的是老爺子留下的一個強盛帝國,而且皇權已經達到了頂峰,這個時候無疑是改革的絕佳時機,皇帝不用平衡,制衡,考慮任何勢力,完全可以用手中的皇權對所有反對者進行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