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謀劃舟山島


  次日一早,朱雄英率領麾下跟隨而來的眾將開始趕路,前往浙江寧波府,同時所有戰艦開動,前往浙江。

  寧波府作為沿海地區,是整個浙江深受倭患最為嚴重的地方,原因就出在東邊的舟山島嶼上。

  倭寇之亂一直都是困擾大明的一個難題,對此,洪武爺在東南地區建立衛所,用來抵禦倭寇。

  隨著數次北伐,兵員吃緊的情況下,朝廷開始抽調東南沿海精銳軍戶前往北方,抵禦遊牧民族。/

  在洪武爺看來,大明最大的威脅還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從而忽略了東南的海防。

  東南沿海地區雖然也有許多海防衛所,但形同虛設,年輕力壯的精兵都被調走了,剩下的壓根沒有多大戰鬥力,自保尚可。

  到了洪武二十一年,東南倭亂越發嚴重,倭寇都敢成群結隊闖到寧波府殺人搶劫,於是洪武爺將已經辭官歸隱的湯和召回,讓他去閩浙地區整頓海防。

  湯和來到後,增添衛所,帶人鑄城,採用堅壁清野,加強防守的的方式防禦倭寇之亂。

  事實證明,湯和的方法並沒有從根本解決倭寇之亂,相反,越來越嚴重。

  最終洪武爺採用收縮防務的保守戰略,將防務固定在沿海本土,這樣做,就等同於放棄寧波東的舟山島。

  洪武爺戎馬一生,並非不懂舟山的重要性,而是相較起來,收縮是最好的選擇,在全國兵力吃緊的情況下,舟山面積大,不設重兵難以鎮守,其次,舟山孤懸海外,倉促間支援不及,防守成本太高。

  舟山島是大明距離倭國最近的地方,而且島嶼錯綜複雜,極為適合藏兵,也成為倭寇首選的登陸位置,在收縮海防之後,極短時間內就成為了倭寇,海盜的大本營。

  建文年間,朱允炆為了打靖難之役,又把東南沿海衛所的兵馬抽調到了北方,可這些久疏戰陣,又稀缺朝廷供養的海防軍戶怎麼會是常年對陣遊牧民族的北方精兵的對手,最終這些海防衛所的兵馬全部折在朱允炆手上。

  朱棣登基後,壓根沒怎麼管東南海防的事,而是將兵力全部投入漠北,仁宣兩朝,修生養息,軍務亦是鬆弛,英宗、代宗,前者覆滅明朝數十年積累,後者雖有所作為,但執政太短,於東南無益。

  後來的幾個皇帝也沒有重視東南海防,直到嘉靖時期,倭寇成了氣候,開始肆無忌憚,大肆擄掠,如若無人,十幾個倭寇就敢追著上百人的衛所士兵殺。

  放棄舟山島是老爺子最錯誤的決定,但也是沒辦法的事,而朱雄英要做的就是收復舟山島,徹底絞殺盤踞在島上的倭寇,海盜,甚至不法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