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老樸,關門


  胡老三拿起那把燧發槍,指著上面的用來摩擦起火的燧石說道:“殿下請看,這燧石太過稀少,要想量產實在太難!”

  “燧石?這也不是什麼稀缺的材料啊?”

  朱雄英又問道:“前幾天工部的嚴尚書過來說不是還有很多嗎,難道不夠用啊?”

  “非也!”

  胡老三解釋道:“工部現有的燧石是不少,但符合造槍標準的卻很少,加上打磨過後,估計最多能造一千把這種燧發槍!”

  朱雄英聽後長嘆一聲,這事他解決不了,還是得找老爺子想辦法,只得說道:“先造出十把,到時候孤拿給皇上看看,讓他老人家派人去收集!”

  “草民這就去辦!”

  朱雄英也沒有吝嗇私藏,這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把手雷和燧發槍的製作方法以及原理教給了胡老三。/

  朱雄英沒有發明弗朗機和紅夷大炮的能力,所以又和胡老三一起研究如何改進現有的洪武大炮。

  洪武大炮是一種重炮,胡老三的任務就是把這種大炮改成輕盈,靈活,隨軍方便的小型步兵炮。

  ……

  手雷和燧發槍的打造,幾乎耗盡了朱雄英所學的現代知識,眼看距離過年祭祖還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便把目光投向瞭如何去改造冷兵器。

  洪武二十六年,朱雄英一定會去南下抗倭,繼而踏平倭國,火器的配置很重要,但不可能實現人人都能用上。

  手雷的威力雖然強大,但並不適合近距離作戰,同樣,燧發槍雖然好用,但裝彈,填彈同樣太浪費時間,相比較同樣遠攻的弓箭,至少在射速上差上三倍不止。

  所以遠程打擊的武器還要以弓箭為主。

  優秀的弓箭手在古代軍隊中十分稀缺,屬於軍隊中“狙擊手”級別的存在,弓箭十分考驗使用者的眼神,技巧,但最重要的還是臂力。

  要論箭法,整個京城之中,恐怕就要數曹國公李景隆最為優秀了,各種花裡胡哨的箭術配上超高的騎術,讓人不得不服。

  總而言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弓箭手,首先就要練習臂力,沒有三五年苦練之功,就別想摸弓箭,弓都拉不動,就別提射的遠,射的準了,都是扯淡。

  隨便玩玩就另當別論了!

  古代年紀越大的弓箭手心態越穩,箭法越為高超,像李廣,黃忠等名將,幾乎已經達到狙擊手的水平,戰場之上,只要能看得見目標,幾乎就能射中。

  若是想讓普通的士兵成為一名剛算及格的弓箭手,再天賦的加持下恐怕也要兩年,很顯然,朱雄英沒這麼多時間,也不可能再讓隔海的小日子再活兩年。

  趕緊殺了完事,讓他們早日投胎成畜生,這也是積德行善的好事。